文档介绍:荆州
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与湖南为邻,北傍长湖与荆门接壤,位于两湖平原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川湘鄂经济纽带,国家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淡水渔业基地。
荆州市处于中国地势第三阶梯的西部边缘,沿江地带系近代冲积层,是江汉平原主体,%,%,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生态资源独具特色。
全市辖二区(荆州区、沙市区)、三市(石首、洪湖、松滋)、三县(公安、监利、江陵)。,::,,,,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9040公顷。
;
2011年,;。
201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5%;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3-4]以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 武汉市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中三角”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2013年宜荆荆加入武汉城市圈
宜荆荆城市群
“宜荆荆”发展城市群,在交通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在地理位置上,荆州距宜昌116公里,距荆门86公里;在交通状况上,沪渝高速、二广高速襄荆段、汉宜高速,“一横二纵”的高速公路骨架,将三地接为等边三角形。同时,汉宜铁路和荆岳铁路的建设以及长江、汉江的水路运输,都为荆州、宜昌、荆门的合作发展提供了保障。便捷的交通尤其是水路交通发展,使得荆州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港口建设,成为大综合运输通道。
工业
1、部分行业产品单一、结构趋同,竞争能力不强致使产品积压严重,亏损额增加,亏损面扩大。
2、部分新增规模企业产品市场开拓不成熟,生产运行不稳定,无法实现企业利润目标。
3、规下工业企业成长较慢。我区规下工业企业主要从事机械、纺织、酿酒等传统加工工业,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模仿加工的水平,技术装备水平低,工艺流程简单、产品缺乏特色、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市场抗风险能力差,资金信贷不足,企业成长周期长,发展慢,不易形成规模企业。
农业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耕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耕地总资源、常用耕地面积均居全省之首;
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全省范围内,农村劳动力资源数仅次于黄冈。是全国闻名的粮、棉、油和鱼、肉、蛋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油菜和淡水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气候、资源和环境对农业约束力增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增多,加大了荆州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难度和不确定性风险。
荆州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