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是托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充分地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帮助人们提高理解、记忆及创造能力。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英语学习所应传授的不仅仅是单词音标,更应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忆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
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近年来随着英语学习的地位逐步提升,教育者们逐步认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要掌握单词语法句型等基本知识,更要形成一种英语思维模式。思维导图正是一种模拟大脑神经元结构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利用层级图把知识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图,再利用图像,颜色等加强记忆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策略。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普遍被学生们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许多同学认为记忆单词是一大难关。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利用思维导图来教授单词,可以激发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培养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工具。[1]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接个起来,让左右大脑同时运作。人类的大脑神经也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神经元。思维导图理论基础正是模拟了大脑神经元的结构,因此是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托尼博赞认为图像是大脑思维的语言,人对图像的加工技艺能力是文字的1000倍,应采用图示的方法记录人的思维过程,按大脑的规律进行思考,发挥联想,运用颜色、空间。整体思维,充分发挥大脑的潜能,从而挖掘人的记忆、创造性、机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2]思维导图是以模仿人类的大脑中神经元的结构,把思维的过程用图式的形式展现出来。当人在画图的过程中,全面的调动了左右脑的机能,众所周知,左脑是负责语言机能,右脑负责联想,图像等等。当语言以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潜能被大大激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会结合在一起。左右脑的协调使用,让学习者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阶段,思维导图既可以作为一种思考的模式,也可以成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图像,颜色等能够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好学习英语的动机,有趣的课堂使学习变得更轻松愉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中,教师扮演中心角色,一切的课程任务围绕着教师展开,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与信息。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利用思维导图,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