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对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说法,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教师的导引,学生的参与实践,师生的感悟交流这样三个方面,即通过以“行动”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这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它是集知识(Knowledge)、实践(Activity)和反馈(Reflection)于一体的一种效力更持久的教学方式。所以说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通过老师创造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中,获得个人的感悟和经验,建构知识、提升认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法是以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的本质是实践,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各种人和事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对“灌输型”、“管教型"德育的变革,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哲学的意义上,体验式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经验)到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再到实践(个人的具体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产生真知的过程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1。体验式教学强调身体性参与
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2.体验式教学重视直接经验
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体验式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强调将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与集体成员共享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才是体验式教学最终目的。所以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促进集体成员之间互助学习、互助体验、成果交流与共享的一个过程。
体验式教学的成果都是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中得;我做,我学到;我教,:Ten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体验式教学有效地把“听——看—-做”思维与学习者的行动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习者的角色发生转换,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学习者通过体验获得了效果持久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三、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9]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做中学,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作最直接的接触,因此其教学管理是软性的,开放性的;而传统教学则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间接传授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接触,所以其教学管理是硬性的、程序化的。
2.二者在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着差异
体验式教学强调体验学习、团体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强调对即时感觉的领悟和体认,因此其教学效果是长期的、隐性的;而传统教学则强调传统学忆,因而其教学效果就是眼前的、直观的。
体验式学习注重观念、态度的转变,注重知识在现实的应用;而传统教学则更注重知识、技能,对知识理论化要求比较高。
4.二者在教学评价指标上存在着差异
体验式教学的评价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而传统教学的评价具有确定性,多是单一的知识性评价.
三、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而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的“传道者”,很少体察学生的内在感受,强制性的传输空泛的思想品德道理;学生则成了无奈甚至于麻木的听众。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