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案
课程名称:植物学
学时:60学时
适用专业:植物科技学院本科专业
任课教师:张美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植物学》电子教案
一、课程编号:B1013103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6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绪论
1
1
一
植物细胞和组织
3
6
8
14
二
种子和幼苗
1
1
三
根
2
4
2
6
四
茎
2
4
2
6
五
叶
3
2
5
六
营养器官的变态
1
1
七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
3
6
2
8
八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1
2
2
九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
2
2
4
十
被子植物形态学术语
1
2
2
十一
被子植物的分科
4
8
2
10
合计
20
40
20
6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时
周次
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一)
显微镜使用方法细胞观察
2
1
二
植物细胞的观察(二)
质体及植物细胞的含物
2
1
三
植物细胞的观察(三)
细胞有丝分裂和胞间连丝
2
1
四
植物组织的观察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2
1
五
植物根的观察
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2
1
六
植物茎的观察
茎的初生、次生结构
2
1
七
植物叶的观察
双子叶、禾本科叶片的结构
2
1
八
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掌握花药和子房的结构特点
2
1
九
高等植物类群代表植物形态结构
掌握苔藓真蕨松属形态结构
2
1
十
被子植物分科(一)
掌握十字花科豆科菊科百合科
2
1
合计
20
10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
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 任课教师:张美萍
周次
课次
教学内容
1
1
绪论及细胞的形态结构
2
2
细胞的结构及后含物与细胞分裂
3
3
组织及其类型
4
4
微管系统、种子和幼苗
5
5
根的形态、功能、类型、初生结构
6
6
根的次生结构与根瘤
7
7
茎的功能、形态、初生结构
8
8
茎的次生生长结构
9
9
叶的形态、功能与结构
10
10
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与器官变态
11
11
花的概念、组成与花芽分化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12
12
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与受精
13
13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14
14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15
15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6
16
被子植物形态学术语
17
17
被子植物的分科(一)
18
18
被子植物的分科(二)
19
19
被子植物的分科(三)
20
20
被子植物的分科(四)
三、单元教学计划
名称
绪论
目的
要求
通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植物学的概念及内容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1学时
生物界的划分
植物的多样性及其自然界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学简史与今后的发展
祖国的植资源和在现代化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名称
植物细胞组织
目的
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典型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特点、功能及其繁殖方式,了解组织的类型和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维管组织的概念。
重点
难点
植物细胞的组织的重点和难点是徒手切和临时制方法、植物绘图技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后含物的鉴定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植物组织类型、初生保护组织-表皮、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难点是徒手切方法、植物绘图技术,在显微镜下寻找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6学时
(一)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化学组成。
(1)原生质体的概念
(2)细胞膜:质膜、单位膜、质膜的生理功能
(3)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核糖核蛋白体、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微管的结构和功能。
(4)细胞核:形状、大小、数量、位置、功能。
(5)细胞壁:概念、功能、分层、化学组成、亚显微结构,纹孔与胞间连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