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业政策各时代思想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我国的第一代集体领导核心毛泽东、第二代集体领导核心邓小平和第三、四代集体领导核心江泽民、胡锦涛都非常重视中国的农业问题。为了使中国走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各个领导人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理论认识不同以及性格差异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他们的农业思想在根本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本文拟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三个时代的农业思想的差异作初浅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无论在各个时代,都是关乎国家和人民命运。我国的第一代集体领导核心毛泽东、第二代集体领导核心邓小平和第三、四代集体领导核心江泽民、胡锦涛都非常重视中国的农业问题。为了使中国走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各个领导人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理论认识不同以及性格差异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他们的农业思想在根本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本文拟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三个时代的农业思想的差异作初浅的分析。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从中国是个人口多,特别是农业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的农业大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深刻地认识到了农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都对农业尤其是粮食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正因为充分认识到了农业问题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从农业开始的,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改革开放也是首先从农村拉开序幕的,江泽民胡锦涛第三四代领导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首先从解决三农问题开始。
虽然他们都认识到了农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农业极大的关注,但由于个人处于时代背景不同,造成他们对农业在国民经济所处地位的认识程度上的差异。
一、毛泽东的建国时代
1、对农业地位的认识
建国后,由于我们一无资金,二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因此毛泽东是在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的。以重、轻、农为序安排国民经济,就把农业放在了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后来毛泽东的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指导等正确思想都是在社会主义出现曲折、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为纠正错误而在实践中逐渐提出来的,由于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毛泽东的许多正确思想不能贯彻到实践中,造成了我国农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长期贫困的严重后果。
2、发展农业采取的手段和管理体制
在建国后国民经济恢复一结束,毛泽东就及时提出了农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土地上根绝资本主义的来源。”在生产关系层面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建立起社会主义所有制后,毛泽东才着手在生产力层次上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搞群众运动,是毛泽东发展农业的基本方法。他认为搞群众运动是坚持群众路线,符合社会主义的建设路线,认为只有搞群众运动,才能激发群众的干劲。但这一理论不符合客观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