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doc

上传人:endfrs 2016/5/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 矿山深部找矿的有效新方法(图) ???大中小 2013 年 04 月 09 日 16:41 | 我来说两句(0 人参与)| 保存到博客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组:李惠禹斌李德亮马久菊魏江赵佳祥孙凤舟翟培王俊王一大李上张强司淑云杨亚娟张贺然骆雪飞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 1992 年-2011 年二十多年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以李惠教授为首的化探专家完成先后完成冶金部、国家黄金攻关、攀登计划、国家攻关 96-914 项目, 特别是 2007-2011 年完成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的新技术新方法( 项目编码: 200799091) 的成果全面总结。项目研究矿种由金矿扩展到铜金矿、银铜矿, 研究金矿床类型包括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复脉带型、钠长角砾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矽卡岩型等。在 50 多个矿山找矿实践,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缓解了矿山资源危机,延长了这些矿山服务年限 5-12 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中国地质学会 2008 年度十大科技成果《危机矿山深部找矿的新突破- 构造叠加晕找矿法》。 2013 年3 月构造叠加晕找矿矿法及找矿效果总结成果获中国黄金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1.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研究背景原生晕找盲矿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热液矿床在成矿成晕过程中, 形成的每个矿体( 晕) 都有明显的轴( 垂) 向分带, 即每个矿体都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其前缘晕在矿体前缘一般可达 100-200m ,为找盲矿提供了重要信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有很多矿床原生晕的轴( 垂) 向分带出现“反常、反分带现象”, 用一次成矿或一个主成矿期形成的原生晕分带理论无法解释,困惑了化探专家几十年,严重影响了原生晕方法找盲矿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为解决上述难题,自九十年代初开始,李惠教授在深入研究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热液矿床成矿理论,根据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脉动叠加的观点,提出了原生叠加晕理论,不仅对原生晕轴( 垂) 向分带出现的“反常及反分带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 是由于不同期次成矿形成矿体及其原生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的结果,而且提取出了更多、更好的找盲矿信息,将《反分带》、《前尾晕共存》、《地球化学参数转折》等反常现象变成了深部盲矿预测标志。开创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近年又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大大提高了盲矿预测的准确性和找矿效果。 2. 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论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 金矿床( 体) 原生叠加晕是在有相同物质来源、含矿热液成分和形成条件都有继承性变化的多阶段脉动演化所形成的叠加晕; 金矿叠加成矿成晕包括了时间上的多阶段成矿的脉动性、继承性和在空间上的叠加性,叠加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原生晕。原生晕叠加理论有六条:热液矿床( 体) 具有明显的轴( 垂) 向分带,即每次成矿形成的矿体( 晕) 都有明显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矿体的前缘晕可达几百米( 原生晕找盲矿的理论依据) 。同一次成矿形成串珠状上、下两个矿体有总体前缘晕和总体尾晕, 而上部矿体又有自己的小尾晕,下部矿体又有自己的小前缘晕,当上下两个矿体相近时,则下部矿体前缘晕叠加在上部矿体的尾晕上,形成前、尾晕叠加共存。热液型金矿成矿严格受构造控制, 构造活动有脉动性, 金矿成矿成晕不仅在时间上有多期多阶段脉动性、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