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抗心律失常药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360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抗心律失常药PPT课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16 文件大小:3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心律失常药PPT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碘***等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和的用药护理。
3.了解产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机制。
学****目标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患者,男性,52岁,由于见了老同学情绪激动,又喝了大量浓茶,窦性心律达到118次/分。经临床检查,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
请问:
。说明选药依据。
2 .患者并发哪些疾病应禁用该药。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的异常。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常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等药物治疗。
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根据不同类型选择药物不同治疗。
心律失常分类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与药物分类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RMP)
在静息时,心肌膜电位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所测得的电位差为静息膜电位。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action potential,AP)
当心肌细胞兴奋时,随着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引起膜两侧离子浓度分布的变化,发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0~3相,主要受K+外流速度的影响,膜电位恢复所需时间
4相:Na+-K+ ATPase
4相
0相:
大量Na+
内流
0
+30
2相: K+外流,Ca++、 Na+内流
3相: 大量K+外流
mv
-90
1相:K+短暂外流
-70
APD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膜反应性:是指膜电位水平与其所激发的0相上升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膜反应性的高低取决于0相除极离子通道的激活与失活速率。 膜反应性是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
(二) 膜反应性和传导速度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三)有效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 ( ERP ): 是指从除极开始到膜电位恢复能对刺激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的这一段时间。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