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全球有87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发生,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而中国的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流行严重。
狂犬病全球负担
人类狂犬病死亡: 55 000/year
亚洲总数: 31 000 (56% of total)
10人中有9人是农民
非洲总数: 24 000 (44% of total)
4人中有3人是农民
狂犬病总花费:$
亚洲总数: $ (96,5%)
非洲总数: $ (%)
狂犬病的特征和历史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被病兽咬伤而感染,多见于狗、猫、狼等肉食动物。狂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兴奋、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当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就是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作,在症状出现后病死率几乎是100%。
狂犬病毒归属于弹状病毒科的狂犬病毒属,形态呈子弹状。
狂犬病毒为不分阶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12kb)。基因组中91%的核苷酸参与编码结构蛋白,由N、NS、M、G和L 基因组成,分别编码核蛋白、磷蛋白、基质蛋白、糖蛋白和RNA多聚酶。
狂犬病毒
A 唾液腺中的狂犬病毒
B 细胞培养的狂犬病毒
C 狂犬病毒的结果模式图
狂犬病病毒的抵抗力
它对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很弱,在56℃温度下,30分钟或在100℃温度下2分钟就可以使狂犬病完全灭活,但低温能较长久保存病毒。
宿主与传染源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易感。
自然界中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及翼手类动物等。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贮存宿主,如:南美的吸血蝙蝠,欧洲与北美的食虫蝙蝠、食果蝙蝠、杂食蝙蝠和食鱼蝙蝠;野生的野鼠、松鼠、鼬鼠等;狼;狐狸等。
在发展中国家,狂犬病的传染源99%与病犬、猫及野生动物有关
家养动物中健康犬带毒率4-10%?可疑犬10-30%。
当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人时,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进入人体,除咬伤外,抓伤及舔伤人后,病毒可从损伤粘膜处进入人体。
狂犬病的流行
目前在167个国家中仍有87个国家有狂犬病流行,流行区域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主。其中98%在亚洲,而中国的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流行严重。人群对狂犬病有普遍易感性。被狂犬咬伤未做预防接种者有10%-70%的发病率,及时做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发病率可降到1%以下。由于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咬伤的机会多,发病率相对高于成人。
狂犬病的传播
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可以通过狗与狗、狗与其他牲畜及野生动物、狗与人相互传播。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年消耗狂犬病疫苗700余万份,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用量的总和。
发病动物的症状
狂犬病毒侵入动物体内后,经过15-50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发作,患犬性情反常,神经过敏,口中常流出大量唾液,唾液中含有大量狂犬病毒。两三天后,耳朵耷拉,尾巴下垂,坐立不安,叫声低哑,对人或禽畜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如果被其咬伤、抓伤或触及其唾液就有可能染上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