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理位置:
1 . N34 27 E113 04 (太室阙、中岳庙) 
2. N34 29 E112 58 (少室阙)
 3. N34 28 E113 2 (启母阙)
 4. N34 30 E113 00 (嵩岳寺塔)
 5. N34 30 E112 56 (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
 6 . N34 29 E112 59 (会善寺)
7 . N34 28 55 E113 01 (嵩阳书院)
8.  N34 23 E113 08 (观星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嵩山被认为是中国中部的神山。在河南登封附近这座1500米高的山下,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8群建筑物和古迹,包括三座汉阙——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建筑遗存,庙宇,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建造过程经历了九个朝代,这些建筑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天地中心”的认识,以及对于这座山的宗教神权的崇拜。登封历史建筑群充分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礼仪、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专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观星台等8处11项,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最真实、最深刻的反映。
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
 1、申报项目自身价值
 (1)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莱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是处在不可挽回的变化之下.容易损毁的地址。
 (6)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化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关联,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实物。
 2、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该遗产项目环境的协调及对不协调状况的克服程度。
天地之中
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7时43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 这次申遗的内容共有8处11项,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中岳庙、汉三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
添加一张全景图
周公测景台
最早在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37年)的时候,周公意欲迁都洛阳,但遇到了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对,于是决定测日影定“地中”,为迁都洛阳寻找天象根据。 周公认为,8尺的圭表,夏至日正午时分在太阳下的影子为1尺5寸,便是“地中”。历经测量,他在登封告成镇找到了“地中”,创立了“天地之中”学说,此后千年,无人质疑。
周公测景台是古代祖先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的仪器。分台座和台柱两部分,台座叫圭,台柱叫表。夏至日这一天的正午,在测景台的周围看不到表的影子,所以,称此台为无影台。又因为无影,我们的祖先就认为这里就是地中。
观星台
登封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以此为中心点观测并推算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
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距今已有73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它的功能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就是通过观测日影长短和方向来确定节气,通过寻找日、月、星、辰运动的规律,作为制订历法的依据。
观星台高台所用砖料十分坚固,砌筑相当精确,反映了13世纪中,也是世界建筑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先驱作品。
历史悠久的观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