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说阅读的解题指导
,把握小说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展现与演变,都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的,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倾向也都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先要感知作品内容,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读《祝福》,应该透过其“倒叙”的外在结构形式,理顺祥林嫂生活的轨迹,即初到鲁镇—再到鲁镇—沦为乞丐—在痛苦中死去,并结合她的外貌、心理、精神的变化,这样小说的内容就会了然于胸了。
,理解作品主题
一般情况下,理顺、理清了情节,大脑中对人物形象会有一个概括、笼统的印象;要让这个印象清楚、明晰、具体起来,还需要对小说中的具体描写,结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合理的分析与推断。比如分析祥林嫂这一形象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祥林嫂初到鲁镇只是“整天的做”“食物不论,力气是不错的”说明了什么?祥林嫂被强迫改嫁时“闹”得出格,怎样理解?祥林嫂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如何认识祥林嫂临死前的疑问?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过程。比如第一个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地理解为表现了祥林嫂的勤劳,还应联系相关情节,从祥林嫂逃离婆家到鲁镇这一“背景”来分析,其实她是想用拼命地劳作来让自己忘掉过去的经历,有很多的“麻醉自己”的成分。而祥林嫂被迫改嫁时的“反抗”也不是“勇敢”地表现,其实仍是贞节观念在起作用,她是不会有诸如人的权利与尊严的意思的。《祝福》不是为了表现祥林嫂的“勤劳”和“勇敢”,而是写出了一个旧中国不能掌握自己命运、被迫害、被践踏的女性的悲惨命运。
理顺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同时结合环境描写及写作背景,就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有比较清晰的透析。《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尤其是对祥林嫂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风俗、观念及她身边的人有意无意的“残害”的具体描写,再现了封建礼教是如何一步步吞噬勤劳、本分的祥林嫂的,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合理填充“空白”
任何一篇(部)优秀的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巨大的“空白”,读者的想象和推断,能够丰富小说的思想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