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2/1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5例小儿PICC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标对2021年—2021年科室发生的15例小儿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外周至中心静脉导管)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对策。结果2021年—2021年意外拔管降低至4例,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延长42天。
关键词PICC意外拔管导管断裂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感染
PICC是经外周至中心的静脉导管,因其能够避免反复穿刺、避免药品外渗,确保诊疗的同时减轻患儿痛苦,在小儿血液肿瘤科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过临床应用中往往由多个原因造成意外拔管,加重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孩子的痛苦,无形中也成为一个护患纠纷的隐患。本文对我科31例血液肿瘤患儿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对策,以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1资料方法
。白血病26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男孩17例、女孩14例;年纪最小11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纪3岁11个月。
,均采取巴德单腔三项瓣膜式PICC导管,院内均由PICC资质护士维护,用3M敷贴固定,胸片示导管头端在第5胸椎左缘即上腔静脉入口处。留置部位:颈外静脉1例、手腕部静脉11例、肘部静脉19例。在院诊疗期间天天观察统计,出院随访统计。观察统计内容:导管使用情况、维护、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及效果、拔管原因等。
,死亡2例,诊疗结束拔管13例,意外拔管15例。意外拔除的15例PICC患儿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男孩11例、女孩4例;3岁以下11例、3至6岁4例;留置时间最长281天、最短9天,平均留置时间140天。拔管原因:血栓形成1例、导管相关感染3例、家长要求拔管3例、导管断裂4例、导管脱出4例。
2原因分析
,体内导管短仅8cm,因为孩子易哭闹出汗后3M敷贴粘性不佳,伴随颈部活动导管完全滑脱;3例患儿休疗期间居住较偏远没有条件在医院维护,由家长维护,用纱布包裹,固定性差,1例患儿好奇心驱使把导管完全拔出;2例伴随肢体活动导管脱出10cm以上,胸片示导管头端在锁骨下静脉,推注NS时患儿主诉该部位疼痛,医嘱给予拔除。
—6岁,均为男孩,留置部位均为肘部静脉,导管断裂造成液体外渗部位均为导管和连接器套筒衔接处,发生断裂时间为导管留置后180天以后。原因可能为露在体外的导管成S或U型走向覆盖贴膜固定,这个年纪段孩子活泼好动不顾及导管,活动频率最多是前臂屈曲,此时桡侧肌肉肱桡肌及旋前圆肌收缩高出皮肤造成此处导管打折弯曲,长久以往受牵拉易受损。
   当导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即使10ml注射器冲管,管腔内压力仍会升高超出受损处所能承受的压力造成导管断裂。
,患儿留置导管侧手臂浸水,疏于看护未立即更换处理,造成逆行感染。表现为穿刺点红肿热痛;沿血管走向红肿、硬接、疼痛,并伴有体温升高。医嘱予外周和导管内同时抽取血培养,均为大肠埃希菌(+),导管内培养的菌落数比外周高6倍,且导管内比外周培养阳性结果时间早5个小时,有临床意义,明确导管感染,医嘱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