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区级课题: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学科:小学数学
充分预设,为提高课堂效率打好准备仗
王彦
葛沽第二小学
2012-5-28
充分预设,为提高课堂效率打好准备仗
【摘要】近几年由于新课改的深入,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及一线教师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从方方面面着手。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预设不仅要立足学生还要把握教材更要全面理解预设与生成的互动关系,从而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预设 课堂 效率 生成
进入新课改以来,一线教师将提高课堂效率更多地精力放到了实际地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课前的精心预设。出现教材把握不准确,预定目标过于笼统,教案简单化,备教分离等问题。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课前充分的预设对课堂教学实际效率地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只有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和安排,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效率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1]。以下,就自身实践,谈一谈对充分预设的认识:
一、充分的预设应以学生为根本。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不能仅仅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2]。在进行预设时,我们既要明确学生的“已知”又要关注学生的“未知
”。换句话说,我们要注重学情分析,明确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又要合理设置任务,明确学生本节课学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时,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明确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及简单的分数小数互化,这节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即小数的意义,等于是以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避免了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的教学时间浪费,转而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引出小数。通过观察类比引出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揭示小数的意义。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有充分预设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明确学情,才能找准切入点,以旧带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知识的建构生成过程,也使教师能更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充分预设应更有效地把握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课本,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的学法,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吃透教材,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那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有效地。
例如,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初读教材,常常使我们感到无从下手,教材中只呈现了三组口算题:
200÷2= 200÷20= 200÷40=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