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昨天,镇里的党员集中看了一个电影《杨善洲》。看后很是感动。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酬劳”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在保山做书记,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给了保山的人民,发明了滇西粮仓的神话,年迈的母亲一个难能看见儿子几次,退休后,为了实现“帮故乡办点实事”的承诺,她又义无反顾的扎进了大亮山,开始了她的植树造林工程。没有在母亲的身边侍奉过一天。
她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全部交给了妻子,侍奉老母,抚养儿女,重担压弯了妻子的双肩。只有在她在病床上的时候,她才真正属于了这个家,属于了妻子。这让我突然想起《读者》上面写邓稼先的一篇文章《难忘蘑菇云》,邓稼先的妻子曾说,邓稼先在病床上的时光,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她能够陪在她的身边了。
她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女儿和丈夫分居七年,想让她帮忙农转非,她拒绝了。女儿结婚,她买了当初最贵的25元一块的被面,不过因为心系保山人民,心系工作,没能参与女儿的婚礼。女儿经过自己的努努力争取取工作的调动,当初只差一个章,女儿央求父亲能打个电话,帮一下忙。这对于一个工作那么多年的老书记,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她拒绝了,她说这是原风吹则性的问题。一样是标准,她为了大亮山下那些没有老师上课的孩子们,把全部的领导请到山上,说情,为代课老师转正。她为了让一个伴随自己工作17年的年轻人周波,到农业局活动,把周波调到了农业局。只为她能和自己的女好友结为眷侣。
不过,她却是一个合格的,优异的共产党员,她把自己的一生全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大亮山。这一刻我明白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她放弃了去城里安享晚年的机会,她放弃了自己的家人,扎根大山,和荒山做斗争。她放下的尊严,拿着草筐去街道捡果核。她放弃了政府给她的奖励,在自己家破旧的房子里,她自己的三个孩子安排遗嘱的时候说:“县里给了我10万,我没要,县里太穷了。市里给了我20万,我拿出10万,捐给了小学,教育很主要。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