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备课人:梁凌云)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诗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会背诵,会默写《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
教学重点: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 诗人资料 相关诗句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题目叫古诗词三首,今天学习一首诗《望洞庭》、一首词《忆江南》。
板书:望洞庭 忆江南
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重点指导“庭”字,里边是建之。
诗、词有什么区别呢?自己读一读这两首。
学习古诗词:
1、《忆江南》这首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
学生试说,出示资料并小结:
词和古诗格式不同。忆江南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的是词的格式,即每句几个字,压哪个韵等。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首词就是一首小令。写词一定得有词牌名,题目可以没有。“忆江南”是词牌名,内容也正好和词牌相对应,于是也没再取其它名字。
2、两首诗有个共同点,都是写什么的?(板书:共同点 写景)
3、学习《望洞庭》
(1)解诗题:
望洞庭,“望”字怎么理解?(远远地看)
你对洞庭湖有哪些了解?教师补充洞庭湖资料: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由四条河水汇成,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洞庭湖水,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2)自读古诗,读通读顺。 指名读诗,纠正读音。
(3)明诗意、悟诗情:
默读,根据注释了解诗句意思。诗句描写了洞庭湖什么时候的景色?(秋天的傍晚,月亮升起时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美丽、柔和等)
学生汇报诗句意思,重点指导:
,潭面无风镜未磨:
什么叫“镜未磨”?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镜未磨”:古代用铜镜,打磨后才能用。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把什么比成什么?
月光柔和,水波粼粼,水色月色融为一体,那么柔和寂静,哪个字突出了这种景象?(和,和谐)看着美景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安静、祥和、心情好等)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柔美的景色。
自己读,指名读。
填空练习(投影):湖光秋月( ),潭面( )镜未磨。
( )( )两相和,( )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指导生字“谭”,书空。
,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结合题目思考,你有什么疑问么?帮助学生理解:山水翠,就指水,古人写文章的一种表达方法。
白银盘指什么?青螺呢?指导书写“螺”,书空。想象所描绘的景色。看着这么美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遥望洞庭( ),白银盘里( )。
( )洞庭( ),( )里( )。
(4)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此时作者心情是愉快的,高兴的,对这美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