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国学经典诵读手抄报
“国学”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和学术,是无数代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图片的相关手抄报,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图片展示
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图片1
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图片2
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图片3
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图片4
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图片5 读国学悦经典手抄报内容
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古已经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和汉代的“太学”相当。今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改变。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和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以后的“书院”。在当初的境域下,所藏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可见此时“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和“国医”是一样的。
不过,真正把“国学”同很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中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