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考察.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考察.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2/22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考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考察
肖文评
粤东大埔县湖寮地区的双坑村,虽是一个山村,但却是一个声名远播的地方。当地有一 句俗语:“湖寮吴、蓝、罗,无奈双坑一姓何。”这句话隐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湖寮的吴、蓝、 罗、黄等各姓虽为大姓,有钱有势,但其生产生活所需的水源主要来自双坑,如果居于双坑 的何姓将水源断绝,则湖寮各姓就很难生存,因此湖寮的吴、蓝、罗等各姓,对双坑的何姓 无可奈何;二是随着何姓势力的崛起,尤其是在同治、光绪年间何如璋、何士果父子先后考 中进士,成为当时***上炙手可热的人物,而湖寮其他各姓则人才不多,没有出现显赫的官 员一罗卓英、吴奇伟等都是民国以后的人物。何氏一姓胜过了湖寮各姓,湖寮各姓当然奈 何不了双坑何姓。I何如璋积极参与振兴清政府国力的洋务运动,并以出色的外交才干担任 过首任中国驻H本人使,后在1884年8月充当了中法马尾海战失败的“替罪羊”。前辈时贤 对于晚清有争议的何如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就对他成长影 响甚巨的家乡自然、社会环境,却语焉不详,外界因而知之甚少。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彳结 合族谱、方志等,试对双坑何氏的传统社会与文化及其变迁进行初步探讨。所叙内容以民国 时期为主。
双坑,又名松里,地处大埔县中部,距县城湖寮5公里,距旧县城茶阳35公里。位于 由人圳、小圳两条坑水冲积而成的盆地上,周围群山环抱,地势东西绵长,南北狭窄,故名 双坑。东界葵坑,南邻高道,西枕双髻山,北界河腰,西北界敬里。在大埔开县以前,双坑 属饶平县清远都。明代嘉靖五年设立大埔县后,双坑为全县32个民社之一。°康熙年间与黎 家坪等村合称黎双社,乾隆年间与湖南寮各村合并成为同仁社。5但双坑作为一个独立的基 层社会组织——甲的情形,从建县以来一直延续至清末。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全县分 行政区为8区,双坑隶属第5区(同仁区)。民国21年同仁区分为22乡,各设乡公所,设 正副乡长2人。双坑分为上下二乡,自塔墩下及福院里以上属上乡,以下属下乡。后为节省 经费,二乡合并为一,名为双坑乡。
屮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设双坑乡,隶属湖寮区。1958年,双坑乡分设上、下二村。 1963年合并为双坑生产大队,属湖寮公社管辖。1980年撤消人民公社后,设双坑管理区, 属湖寮镇管辖。
一、宗族历史与社会
双坑是一个以何姓为主的多姓村落。相传何氏于宋末定居双坑,至嘉靖年间已形成宗族
1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大埔基委党史研究室:《连贯简传》,第15页,1994年4月梅县印刷厂。 2典型的研究成果有俞政:《何如璋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江上基:《何如璋与马江海战》(《宁 德师专学报》1996年3期),张雅晶:《何如璋驻日期问的外交活动》(《历史教学》2001年4期),孔祥吉:
《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新论》(《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3期),戴东阳:《日本修改条约交涉与何如璋的条 约认识》(《近代史研究》2004年6期),等。
3本调查完成于2003年11月。调查时■得村屮长老何克燕(80多岁,原双坑明德学校校长)、何克添(70 多岁,原双坑村村干部)、何欢言(60多岁,双坑明德学校退休教师)、何展群(65岁,大埔县党史办退休 干部)、何平和(60多岁,退休干部)等先生热情协助,在此谨表谢忱。
4吴立思:嘉靖三十六年《大埔县志》卷2,《地理志•乡村》。
5蔺秦:乾隆九年《大埔基志》卷1,《疆舆志•社甲》。
社会,'‘湖寮田山”事件1发生时已引起周围各姓的关注。至康熙以后开始崛起,成为可以与 湖寮各姓相抗衡的大族,尤其是同治年间何如璋中进士后,何氏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 大埔县的名门望族。
相传,双坑何氏先祖何九郎从福建武平县岩前宁洋迁潮州南门左厢,数传至何宣教,于 宋朝嘉定二年(1209)迁于今大埔县***镇黄竹洋。何宣教第二个儿子何双山于宋朝嘉定十 年(1217)再迁居于双坑,从此繁衍出双坑何氏一脉。肖文评:《明末清初粤东北的山林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大埔县<湖寮田山记〉研究为屮心》,《占今农业》 2005年第1期。
松里何氏族史修编工作委员会:《松里何氏族史》第1卷,《世系•始祖》,第21页,1996年版。
民国8年《松里何氏族史•杂录》。
温廷敬:《民国大埔县志》卷12,《人群志・氏族》,1943年版。
历史上双坑为杂姓聚居区。在康熙年间与湖寮各姓打官司时,双坑有何、谢、肖、陈、 丘、刘、林、罗、张等18姓,何姓仅为其一。彳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何氏已发展到“子 孙千余”。至民国年间,除何姓外,只有陈、谢两姓,且仅100余人,而何姓达4,000多人, 已传29世。°其他各姓,或迁或绝,不见记载。现陈姓约40余人,居于双坑西南的大坑; 谢姓约50余人,居于双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