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案例分析:娃娃家
实录:
新学期的第三周,开放了娃娃家部分的角色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 力。教师介绍了娃娃家的相关游戏材料,如:餐具、娃娃、书籍、衣服等分类放 在娃娃家的厨房、卧室、书房和阳台,便于幼儿根据根据游戏角色的需要自选游 戏材料。游戏一开始,分批让幼儿依次进入活动区域,自由选择角色。只见大多 数幼儿都在满足于跑来跑去拿材料的过程,而忘记了自己此时扮演的角色, 很多
小孩簇拥着进入卧室想抱娃娃。当观察到这种情况后,我走到卧室问那群孩子:
“呀!你们家这么多孩子啊?厨师怎么也跑来卧室了,厨师应该在哪里的呀? ”于 是,带着厨师帽的魏海鑫就立马反应过来跑到了厨房去了。 还有好几个在里面的
孩子不知道应该请谁出去,于是我建议到:“书房也很好玩的。有很多很多的图 书可以看,小朋友可以长很多很多的知识呢。”于是乂几个小朋友出来走进了书 房。
分析:
案例中的幼儿由于思维方式和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对于角色扮演 的分工概念还比较模糊,只满足于拿材料的过程,而往往不注重自己的角色扮 演。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主题目标,对幼儿的角色安排制定相应的使用游戏材料和 地点的规则。这样就保证了游戏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游戏地点的合理分配效果。
二是语言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游戏中应该给予行动和语言上的双重支
持,语言可以指导和辅助幼儿游戏的发展, 适当的提示他们应该如何去做,也用 语言鼓励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 可以用语言来做总结性的发言,对于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对于不足之处应该告知 他们并下次改正。
案例分析:收玩具
实录:
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看到自己想要的游戏材料就拿在手里, 等到看到另一 样更好的材料时,总会忘记把刚才的材料物归原处,尤其是厨房里面的餐具和食 物,由于数量多、体积小的原因,孩子们很方便的将它拿出来铺满一整张桌子, 或者掉在了地上也是不被捡起的,所以整个画面相当的凌乱。
每次喊道“下班了,玩具宝宝送回家。”的时候,孩子们都急急忙忙的开始 把游戏材料放好,有的小孩就记得本来应该放在哪里的, 但有的小孩根本不知道 自己应该放去哪里,多数情况下,乱放的现象就出现了。
分析:
案例中由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还未意识到要遵循物归原处的原则, 所以在这 一方面应该在每次玩游戏之前事先告诉他们结束的时候, 应该把东西放在原来拿 起来的地方,老师具体把哪些应该放在哪里一一讲述一下,加深他们的印象。
二是规定在使用游戏材料的时候,尽量少拿一点,遵循玩什么就拿什么的原 则,不贪心,不然材料一下子拿多了就更加搞不活楚待会应该放去哪里了。
三是老师给的材料不要太多,像食物、餐盘这些材料可以放适当数量的在桌 子中间,不是每个幼儿都会在同一时间玩这些材料的, 所以给的不要太多,否则 会造成拿同样一个的时候其他的也被弄乱的现象。
案例分析:建构
实录:
在“点点小工地”的建构区域活动中,为刚入园的小班设计了$高的游戏形 式,锻炼幼儿将同样的物体有秩序整齐的搭高搭稳, 看谁的最高谁就是今天的冠 军。有些幼儿非常的喜欢这个游戏,如果搭的高老师会表扬自己,但也有的幼儿 并不喜欢这个游戏,每次老师在游戏前问“今天谁想去建筑工地玩的”的时候, 他总会躲避老师的目光,不会主动举手要求老师想要去玩的样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