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抗大”分校在天长.doc.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抗大”分校在天长.doc.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6/5/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大”分校在天长.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抗大”分校在天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中, 有两所分校即第八分校和第九分校曾在安徽省天长县( 今天长市) 境内驻留过较长时间, 现主要遗址仍保存完好。“抗大”第八分校,于 1941 年5 月在天长县张公铺成立, 至 1945 年8 月结束, 历时 4 年余, 共开办 4期, 培训了近 2500 余名军政干部, 为新四军第二师和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抗大”第九分校,于 1942 年5 月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建立, 1943 年5 月至 1944 年 3 月转移至天长县大通镇、龙岗镇办学。“抗大”第八分校和第九分校植根于群众,对天长地方抗日工作和根据地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推进作用,天长人民也给两分校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多方的无私支援。学校、地方亲密无间,留下了许多佳话。一 1940 年4 月底,半塔保卫战胜利后,淮南津浦路东 8 县全面建政,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初步形成,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加速培养干部,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决定,于 1940 年4 月成立了新四军江北军政干部学校,由新四军参谋长兼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兼任校长, 江北指挥部参谋长、原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大队长赖传珠兼任副校长,谢祥军任教育长, 徐祥亨任政治处主任。不久, 校址由滁县太平集迁到天长县汊涧镇,住大觉寺。干校下设 3 个大队,共有学员 1000 余人,编为 8 个队,主要培训连、排干部,也有少数营、团干部。 1940 年6月1日,江北军政干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是年 10 月,苏中黄桥战役胜利后, 江北军政干校第二期的 2 个大队在谢祥军、刘毓标、赖传珠的率领下, 随刘少奇前往苏北,建立“抗大”第五分校。留下政治处主任徐祥亨、副教育长冯文华等干部和 1 个大队, 转到天长县张公铺继续办学。留下的大队, 由朱绍清任大队长、杨元三任副大队长, 下辖 4 个队和 1 个营团干部队( 简称上干队), 连排级军事队和政治队各 1个,1 个地方干部队, 仍称江北军政干校。 1941 年1月“皖南事变”后, 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统一进行整编。原江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 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师长。为适应第二师部队发展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 1941 年2月8日, 原江北指挥部军政干校留在淮南的第三大队扩建为新四军第二师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由张云逸兼任, 教育长冯文华, 政治处主任刘仁和,学员队由 4 个扩大到 6 个。 1941 年4月 12 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致电中央军委: 为了号召外地知识青年来根据地受训, 需要扩大干校, 因此, 提议将现有的军政干校改为“抗大”分校。不久,中央军委复电同意,皖东设“抗大”第八分校, 归第二师直接领导, 同时与“抗大”总校建立联系。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第二师军政干部学校于 1941 年5月4 日改为“抗大”第八分校,并充实干部、扩大招生。“抗大”第八分校成立后, 张云逸仍兼任校长, 罗炳辉兼任副校长, 冯文华任教育长, 刘仁和任政治处主任。不久,政治处改为政治部,由高志荣任主任,何泽洲任副主任, 黄一平任军事训练处处长, 王淑明任副处长, 翁行茂任供给处处长, 各处下设科或组。校机关下设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