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doc

格式:doc   大小:122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doc

上传人:小雄 2021/2/23 文件大小:1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第一篇一、鼻科学1A、面静脉的解剖特点是:选择题
C直接与海绵窦相通
B静脉较粗2静脉较多D静脉较细A、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是:E无瓣膜 B下鼻道外侧壁后段近下鼻甲附着处CD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下鼻道外侧壁 中段近下鼻甲附着处E 3以上都不是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底部
A、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D内侧进行B上方进行
4外侧进行C下方进行A、鼻呼吸区粘膜纤毛摆动的方向主要是:E以上都不是
D从前向后5从下向上B E从后向前以上都不是C从上向下A、正常人生理性鼻周期 是:B随精神紧张和放松而变化C随运动和休息而变化D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E每 2-7小时交替变化一次6A、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鼻炎临床表现:随肺扩张程度需要而变 化
C间歇性鼻阻E鼻阻可随体位改变B D交替性鼻阻持续性鼻阻7以上都不对
A、下列哪种疾病伴有阵发性鼻阻塞:C慢性鼻窦炎E变应性鼻炎B D慢性单纯性鼻 炎慢性肥厚性鼻炎8急性鼻炎
涕,应考虑、如一患者有进行性鼻阻塞症状,并伴有鼻出血,血性鼻AC慢性鼻窦炎
B慢性鼻炎E鼻部恶性肿瘤D鼻中隔偏曲9A、鼻源性头痛的敏感部位依次为;全身 因素所致鼻阻塞
管的粘膜鼻顶和鼻甲一鼻中隔和鼻窦粘膜一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
B
顶和鼻甲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一鼻中隔和鼻窦粘膜一鼻C鼻窦粘膜上颌窦自然 孔和鼻额管的粘膜一鼻顶和鼻甲一鼻中隔和
D
管的粘膜鼻中隔和鼻窦粘膜一鼻顶和鼻甲一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E
鼻窦粘膜鼻顶和鼻甲一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一鼻中隔和10
AC下鼻甲肥大、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嗅觉减退的原因:E鼻腔肉芽肿BD鼻中隔偏曲 萎缩性鼻炎11以上都不是
A、鼻骨复位术不宜超过:
12—周B 10天C 14天D三周E 12天AC眼球下移、下列哪项不是筛窦骨折之临床 表现:E Marcus-Gunn脑脊液鼻漏D B鼻根部扁平宽大13瞳孔视力减退A、视神经管 减压的适应症为:
改善者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12h以上,视力B无改善者筛窦外伤后 视力下降
,糖皮质激素治疗12h以上,视力C D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者
E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12h
12h内无恢复迹象者内视力改善者14A、D先天性下述各种脑脊液鼻漏中,哪一种临 床最多见:B医源性C外伤性15自发性E高颅压性
A、确诊脑脊液鼻漏的方法为:
B C低头用力、压迫颈静脉流量增加鼻孔流出无色液体,干燥后不结痂
D鼻腔血性液痕迹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E 16以上都不对液体行葡萄糖定量分析,含 量
7mmol/L以上A、准确无害进行脑脊液痿孔定位方法为:C鼻内镜法B根据临床表 现判断E粉剂冲刷法D影像学方法17椎管内注药法
A、变应性鼻炎症状的发生主要与下列细胞激活有关:D杯状细胞B肥大细胞C浆细 胞18嗜酸性粒细胞E以上都不是患病率为:、根据IF0R1997年发表的综合报告,变应 性鼻炎人群
A 10%-20%
D 10%-40%19 B 10%-25% C 10%-30% AD I 型变态反应、变应性炎症属:E 5%-20% B
20IV型变态反应EII型变态反应V型变态反应CIII型变态反应A、确定变应原的最可 靠的方法是:C变应原皮肤试验21体外特异性IgE
检测B D Ig鼻粘膜激发试验检查E局部活检
A、下列哪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将引起药物性鼻炎:D减充血药B抗组***药C糖皮质激 素22A、下列关于鼻出血的说法应除外:肥大细胞膜稳定集E以上都不是
B儿童和青年人易发生于鼻中隔的Litter' s区C血液病是鼻出血的原因之一 D老年 人涕中带血丝者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
E与鼻中隔偏曲无关
23前后鼻孔填塞无效者可考虑行血管栓塞A、鼻出血的处理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B 少量出血可采取局部止血的方法C出血点找不到时可先行前鼻孔填塞
D有明确出血点者可予以冷冻或化学烧灼等E只要有鼻出血均采取后鼻孔填塞24局部 止血的同时可适当配合全身用药A、儿童鼻腔异物的主要症状是:C发热、头痛25嗅觉 减退B D
单侧鼻塞伴流臭脓涕
鼻出血E以上都对A、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C鼻内感染26海绵 窦血栓性静脉炎B眶内感染D
脓毒败血症E脑脓肿A、引起鼻源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最常见的是:D蝶窦炎B筛窦 炎C上颌窦炎二、名词解释额窦炎E以上都是1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 汇聚成血管丛,、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
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易出血区”该区称2。结构,包括中鼻 甲、沟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鼻道窦口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 的一组解剖窦、病理改变,将直接影响鼻窦的通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