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透过中日成语、谚语的互译看文化差异.pdf

格式:pdf   大小:45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透过中日成语、谚语的互译看文化差异.pdf

上传人:755273190 2021/2/24 文件大小:4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透过中日成语、谚语的互译看文化差异.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万方数据
透过中日成语、谚语的互译看文化差异王凌跏隼咛甯隼治将中日的成语、谚语进行互译的时候,是直译好呢,还是意译好呢馐潜收咴诔て诘娜沼镅栌锛其汉译研究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曾经和国内某大学的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那位老师主张,在翻译日语谚语‘二匕扣苔的时候,要强调“民族蝙蝠俏焕鲜χ髡乓氤伞跋缂湮薹赡瘢鸪湔禽”。但是,笔者主张译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NJ裁茨因为后者为汉语的固有表现,中国人更容易理解,并觉得亲切和喜闯乐见。反之亦然:将汉语谚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译成日语的时候,采用意译的方法,译成日语的固有表现笔者注意到,在很多场合,中日两国在说明同一个事理的时候,所用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这里就存在着文化差异的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汉语辞书‘⑷沼锎鞘椤。约氨收咭郧把芯砍晒摇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个例来对此加以详细论述。“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与涫緾去食才,柜汉语谚语“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若直译成日语,为縠耋盗泉④水老饮圭亨欢舨捎靡庖耄可用日语谚语涫緾土食扫招匕高榻枝意为“武士饿着肚子也叼根牙签”炊杂Α汉语的“士”一般指的是“士大夫”,即有官位、俸禄的知识分子;而日语的縥则一般指的是“武士”。两者在各自的社会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形容人有气节、有骨气的时候,汉语中举出的是士大夫,而日语中则举出的是带刀的武士。由此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尚文,日本传统文化尚武的特征。中国从隋朝一直到清末,以文取仕的科举制度不知造就了多少文人官僚;而日本从奈良、平安时代起,武士的势力逐渐崛起,天皇固然仍受老百姓尊崇,但实质上没有实权。在镰仓、室町、江户这三段总共长达近甑哪桓持纹诩洌旎屎桶傩找话愣际俏ā敖军”马首是瞻。这大概就是两个民族崇尚相异的缘由吧。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语言等文化要素上,对两国古代和近代的政权结构乃至整个历史走向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趣的是,汉语的这句谚语表达的是褒义,而日语的意译,却可以作褒贬两方面理解。其意思为:武士即使因为贫穷而吃不上饭,也会像刚刚吃过似的悠哉游哉地用牙签剔牙。往积极方面理解,可理解为武士即使贫穷,也要保持自尊和高昂的志气、品性;往消极方面理解,则有“装腔作势”、“放不下臭架子”、“打肿脸充胖子”的含义。故而,在褒贬问题上,汉语谚语“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与日语谚语士笫橙影沿案唛街两者并不对等。也就是说,若要原汁原味地传达原意,“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这句谚语,除了采用直译的方法緾主盗泉④水老钦未守酝猓挥懈玫陌旆ā“声东击西”与檬幢灸芩翵汉语成语“声东击西”,若直译成日语,为攻幻弓振老鞫实何骼洗虻骿;若采用意译,则可用日语谚语谩恶蟊灸芩翵馕!暗腥嗽诒灸第卷第长春大学学报性”以及“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比如,豪稚评铫宏柑芾铫茯餔,则更易于日本人理解。杨枝年.阪南大学经济学系,大阪松原.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摘要:一国的成语、谚语作为本国语言文化的表现形式,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而这种文化特性是外国人理解这些成语、谚语时的巨大障碍。因此,中日成语、谚语互译时,由于两国在国民性、历史、地理、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必须考虑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采用本国读者容易理解的译案。关键词:成语;谚语;中日互译;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籊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凌,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与社会、文化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