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20 世纪初期,报告文学这个新文种引进中国以后,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曾经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 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勇敢投身于火热生活而卓有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家。然而,报告文学真正以一个独立文体出现,并在中位产生重大影响,却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 20世纪 80年代前后,直至 20世纪与 21 世纪交接之际,开始阶段由于徐迟的《哥德巴的猜想》的带动而迎来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创作高潮,在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及至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更是高潮迭起,层层深入,冲击着社会的每个角落;震撼了人们的心扉,荡涤着社会的灵魂。“文学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文体,在新时期的影响之大,从某种意义上看,有一段时期,甚至超过其他文种。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题材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改革风云、经济建设成就、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变更、社会问题忧思等等,无不在报告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与反思,表现出作家思想与创作的活跃。读者对社会的关注与热情,使报告文学的影响与作用达到了空前境地。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出现了一大批以知识分子问题为描写对象的优秀作品,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黄宗英的《大雁情》、《小木屋》,柯岩的《美的追求者》、《奇异的书简》,黄钢的《李四光》, 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孟晓云的《胡杨泪》等等,描写知识分子的命运, 赞颂了他们的优秀品格,为祖国的贡献与忧患。同时披露了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王家达的《敦煌之恋》,描述了常书鸿等艺术家以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付出了无尽的血泪,甚至生命,对中国文物宝库——敦煌艺术的保护、发掘、研究、传播的丰功伟绩,发出了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心声, 字字句句感人肺腑,这是一部真实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作品,塑造了陈景润、李四光等一批不同个性类型的知识分子。徐迟的大胆创作实践,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扫除了思想上的各种障碍,极大丰富了报告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他的成功示范,直接引导掀起了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给予了一批新的报告文学作家和广大读者极大的启示与激励,增进了这种文体的艺术感染力,调动起了读者对报告文学的关注热情和阅读兴趣, 推进了这一文学形式的快速发展。从80 年代至新旧世纪交接之际,涌现了一大批讴歌祖国辉煌成就,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卓越成果的优秀作品。王宏甲的《智慧风暴》,以北大方正集团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高新尖科技基地掀起的“智慧风暴", 显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现代化的突飞猛进。李鸣生的“航天四部曲": 《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和另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 863 》,集中生动地赞颂了中同志 1986 年3 月亲自批准的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 计划)中,万千科技人员和科学家的艰辛奋斗,卓越功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徐剑的《大国长剑》《鸟瞰地球》,再现了中国战略导弹的研制发射和阵地工程的建设纪实,显示了中国军事科技现代化的威力。卢跃刚的《长江三峡:中国史诗》,大手笔地描绘了震撼世界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