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观沧海等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教学《次北固山下》《观沧海》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作者、作品。
2、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观沧海》
——曹 操
有关“沧海”的意思
沧:暗绿色(指水)。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菜地。
沧海:我国对东海的别称。
沧海桑田,成语。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曹操简介(2分钟)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作者
简介
写作背景(1分钟)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g
zhì
sè
zāi
观沧海
曹 操
自学指导一(3分钟)
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读准字音和节奏,翻译诗的内容。
自学检测一(5分钟)
观 沧 海
以:用来(连词,表目的)
之:的(结构助词)
若:好像。其,代词,它,这里指沧海。
何:多么
重点词语: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草木等聚集在一起生长。多形容茂盛。
光彩鲜明夺目
丰茂:丰盛,茂密。
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文言文句末语气词,此处表感叹,“啊”
以:用来。咏:抒发。志:心愿,胸怀。
自学检测一(5分钟)
观 沧 海
向东行进,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自学指导二(6分钟)
1、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2、全诗围绕着哪个字来写?
3、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4.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