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设计师职业计划怎么写设计师怎样进行职业计划
职业计划,有些人认为是在一个行业中一条路走到黑,不过我们看到大多数的从业人员连周围的好友全部以为她货不对板,那么自己的坚持是否还有意义?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职业计划”,也就面临从一而终的问题。这东西很困难,我相信大家是聪慧的,在职业道路出现极大瓶颈的时候全部会选择绕道而行。就我来说,我也就是干设计比较在行,而且能有成就感,因此像我这种类型的货色我们应该还是有属于自己的职业计划的:
抛开性格和其它原因不谈,我先说说我自己对自己的职业计划:助理设计师 - 设计师 – 职业设计师 - 著名设计师 – 设计管理 – 职业设计经理 – cco(chief creative officer:首席创意官)
好了,一个个来看看,首先讲助理设计师,既然出了社会了,进入一家企业,你的职责就是:为企业工作发明效益,企业为你提供平台帮助你成长。不要再提什么“设计学徒”的名号,听着就多2啊!企业不会花钱让你来学习的,也没有这个义务,作为一个助理应该在短时间内为提升到真正的商业设计师水平做出努力,而这个道路也是每个走出学校的设计师要做的第一步。假如你认为一出校门就能够领着一群悍匪在设计圈闯荡了,那么通常这么人会被称为“眼高手低”;
成为一个能称得上是“设计师”的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这时候关键集中于无休止的软件技能和作品积累中,被用户和行业好友认同为设计师的人表现出在视觉上的征服性,和一份固定的商业设计工作;
在不停积累用户和作品的过程中,经验快速积累,开始了解到设计的更深的层面,于是商业技巧,用户关系管理,设计分析,设计策略,设计作品展示,沟通技巧的提升,对于设计的了解更为深刻,这个时候“职业性”成为了标签;
当你参与了部分比赛,并取得奖项,出版了部分书籍,取得了部分采访的机会,拥有了部分欣赏你作品的用户,而且有用户慕名而来给你提供合作机会的时候,你开始学会打造个人品牌,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口碑,更高的要求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名气了 – 也有不少好友这个时候选择了自己创业;
在面临设计管理的升级时,有个分水岭:自己是否开始单干。一部分人选择了自己创业开企业,一部分人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