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货币战争观后感500字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最近看了一本书《货币战争》,听说这本书当下很是流行,而且又有不少人推荐,于是开始看了。越看就越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于是一口气看完了。看完以后很是激动,以为这真是一本好书。《货币战争》关键是介绍了从十七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家是怎样经过夺取货币发行权而掠取人民财富的,并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死亡的原因,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等。而这些信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开始我也是被这些令人震惊的文字所吸引。假如说作者期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话,那么她确实做到了。但冷静下来以后,仔细想想,以为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并不象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过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因此有必须批判地读这本书。
书中其实有很多疑点。比如:此书开篇就说罗斯查尔德家族是怎样神秘以致于没多个人知道,又说她怎样富有,假如按每十二个月5%的收益率来算,她现在的财富已经超出50万亿美元。但我在网上搜索罗斯查尔德时,发觉其实她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还有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网站,新生儿唇裂。而她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是她经营的资产并没有摩根或高盛那么庞大和有影响力。当然,这可能是象书上所说的那样,只是个假象,罗斯查尔德喜爱躲在幕后。但作者计算罗斯查尔德财富的方法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她的资产并不是存银行,怎么能够按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来算呢?莫非她的资产只赚不赔吗?就算是存银行,利率也不可能不变,银行也可能会倒闭啊。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不管是罗斯查尔德、摩根还是洛克菲勒,她们全部是国际金融家的代表,我们只要知道国际金融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就行了,至于到底谁才是她们的领袖并不是关键。
书中的语言很吸引人,有点象小说。但这就使得这本书不太严谨了。不过这也没关系,毕竟这本书不是什么学术著作。
这本书最关键的看法就是黄金才是财富的最终代表,应该恢复金本位制。书中描写国际金融家们不惜一切地取得货币发行权,就是为了经过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攫取人民的财富,而黄金就是她们最大的敌人。因为黄金产量比较稳定,能够比较稳定地表示商品的价值,在金本位制下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书中对国际金融家行径的描述确实让人深感信用货币的弊端,在金本位制下就不会有这些悲剧了。不过大家全部知道,黄金价值稳定是因为它的产量稳定,不象信用货币那样能够随意发行。而它的这个有点也正是它致命的缺点。黄金的产量跟不上当代经济的发展,这么必定造成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显然会引发经济衰退。书中只对金本位制的优点歌功颂德,而对其缺点却只说“这只是大家主观的感觉”,这就太不严谨了。
当然《货币战争》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能新的她角度去看问题。比如,书中描述了国际金融家操纵政治,控制经济,这使我明白其实政治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它背后的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有往往夹杂这很多政治的原因,对待经济问题是还需要探求它背后的政治原因。另外就是,寡头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当政治家们粉墨登场时,幕后总是闪烁这多种寡头的影子。
我过去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类似于联合国一样的中性的国际组织,但看完《货币战争》后我逐步看清其实质。倒不是我偏信作者的一面致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