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调研汇报
加强人民调解 化解矛盾纠纷筑牢维护社会友好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社会稳定是社会友好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稳定,构建友好社会就无从谈起。多年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然而,伴随改革开放的不停深入,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停涌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怎样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怎样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怎样深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发明友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出新的贡献,这些全部亟待我们去深入思索和仔细探究。最近,我们深入各县及部分乡镇就全市加强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友好稳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综述以下:
一、本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实状况和关键成效
近几年来,本市经过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排查在前,防范在先,在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很好地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友好作出了主要贡献。
人民调解预防、降低和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个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遵照“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计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大力开展“调解矛盾纠纷,创立平安**”和“矛盾纠纷调解年”活动,立即有效地排查化解和预防降低了大量民间矛盾纠纷。全市人民调解组织每十二个月平均调解多种纠纷一万余件,成功率在98%以上。据统计,2021年一季度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53起,调处成功1833起,成功率达%。其中,预防民间纠纷引发群体械斗33起,包括670人;避免群体上访22起,包括224人;预防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8件。2021年1月,苏仙区白露塘镇观山洞村两个组的村民为争鑫源矿业运输权发生纠纷,将运矿车停在矿口关键运输道路上,使矿方采矿运输工作停滞,同时致使矿业工人无工可做而和当地村民又发生冲突,双方手持铁棒对峙,群体械斗一触即发。镇里接报后,立刻组织司法所、综治办和派出所人员火速赶到现场,首先做好双方的疏导工作,避免矛盾升级;其次组织村民代表和矿方代表协商调处。经过4个多小时的调处,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避免了一起群体械斗的发生,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环境。2021年3月,永州市蓝山县新墟镇一妇女邹某在嘉禾县城关镇一房东李某家忽然死亡,几十名死者亲属情绪很激动和房东李某发生争吵,并到嘉禾县城关司法所报案,要求追究李某责任,并扬言假如处理不好就扣押嘉禾来住蓝山的车辆。司法所的同志意识到情况紧急,快速将情况上报镇里和县司法局。镇里立组织纠纷协调处理小组奔赴现场维护秩序并深入调查情况,同时通知法医验尸确定死因,并联络蓝山县新墟镇干部一起到嘉禾县城关司法所共同处理。经法医判定,邹某属正常死亡。调查中发觉,邹某和李某同居生活了两年。事实清楚后,城关司法所召集纠纷双方进行调解,经过多方努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起跨市、县的突发性纠纷得以圆满处理。因为防范机制不停健全,全市民间纠纷发生率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统计数字表明, 2021年全市共排查出多种矛盾纠纷14830起,2021年为11350起,2021年为8992起,2021年比2021年下降了%,2021年比2021年下降了%。人民调解把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和基层,大大降低了信访量、诉讼量和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群体斗殴事件,成为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本市的人民调解经验在2021年4月9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制度建设逐步健全。现在全市建立了县、乡、村、组、联户五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661个。其中县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11个,乡镇调委会257个,村民调委会2974个,小区调委会207个,厂矿、企业及各类专门调委会212个;有些人民调解员万人,义务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万人,并在乡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了调解庭。各乡镇成立了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国土所、林业站和水管站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合调解委员会,构筑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遍布城镇、厂矿企业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形成了“大调解”的工作格局。人民调解委员会基础实现“六统一”和“五有”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不停创新,工作领域逐步拓展。为了有效整合和强化化调解职能,现在全市各县均结合实际逐步建立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靠,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北湖区成立了三调解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