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大雾天气.ppt

格式:ppt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雾天气.ppt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5/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雾天气.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雾天气的成因与预报一、大雾定义及分类大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悬浮在大气中,是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天气现象。雾的发生受到当时的天气系统、温度、湿度、风、大气稳定度、大气成分等诸多条件的影响。根据不同成雾条件我们将大雾分为: 辐射雾、平流雾、锋面雾、蒸发雾以及地形雾。这几类雾中以平流雾和辐射雾最为常见,且对机场运行影响最为严重。?辐射雾: 是指发生在晴朗的天气,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夜间近地面辐射冷却,使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析出所形成的雾。?平流雾: 主要发生在宽阔的水域附近。当大量水汽汇集在已经冷却(主要是前期降水或冷空气过境)的下垫面时,导致水气凝结,形成大范围的大雾。?海雾: 属平流雾的一种,可分为冷海雾和暖海雾。对沿海地区交通运输影响较大。我国大雾天气的发生大致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态势,其中东部沿海、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东部以及云南南部等地是大雾天气最多的地区,年均雾日在 60d 以上。我国内陆大部分地区的雾多属于辐射雾,在季节分布上 11月和 12月为多雾月, 5月和 6月为少雾月;而沿海城市以平流雾为主,春、夏季最多。雾的日变化也很明显,尤其是辐射雾,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0h ,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清晨,能见度较低的雾持续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对于华东地区过去 47年间,雾日数在北部地区都为增加趋势,但在南部多数地区为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在华东多数地区都表现增加趋势。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华东地区气温升高,而同时露点温度差也在增大,另外还有下垫面的变化大气污染程度的日益严重,使得华东地区呈现变暖变干的趋势,导致近些年华东地区雾日数逐年减少,而霾日数逐年上升。?本场大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春冬季节, 冬季风逐渐减弱,夏季风尚未完全建立的环流背景下形成的。而夏秋季节极少发生。其中 4月份是本场大雾的高发时间段,年均有三个大雾日。?由于沿海岸水域存在季节性上升流导致近岸海域海表温度( SST )较远海水域偏低,当有有利于将暖湿空气输送到近岸冷水区的大尺度环流时,就容易在这些地区出现大范围海雾,对本场影响也会十分明显。大雾的影响因素?虽然根据大雾的形成环境场有很多不同的分类,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们的形成和维持条件是相似的。影响大雾的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 动力学要素、湿度及水汽环境、中低层稳定层结、热力学原理作用、近地层层结的稳定性。 1、热力学原理作用在晴朗的天气,白天地面吸收短波辐射增温明显,夜晚天空无云, 地面发射长波辐射,降温强烈,致使昼夜温差巨大,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大量析出,为成雾提供了条件上面为经验公式,其中 TH 为预报日前一天 13-15 时平均最高温度, TL为预报当日的最低温度, V为预报日当天 02-07 是的平均风速,当 <Wu< 时较容易发生大雾 2、动力学要素高空环境场要求: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长江中游有短波活动,且正趋于快速东移。同时由于长江中游移动性浅槽的快速东移,中纬度沿长江一线 500hpa 向下到 850hpa 由偏西平直气流转为西南气流,一方面导致低层槽前有弱暖湿气流的输送;另一方面槽后也有弱冷空气渗透。近地面由高压控制逐渐转受弱高压控制, 700hpa 垂直速度表现为弱下沉气流,地面垂直速度为 0或负小值。 3、湿度及水汽环境分析发现:当近地面相对湿度 86% 以上较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同时水汽含量的垂直分布对于大雾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850hpa 以下湿度迅速上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而如果中高空空是湿度也迅速上升则形成的不是大雾, 而是降水。同时还要考虑近地面层湍流作用水气输送的作用。 4、中低空稳定层结 900hpa 以上稳定, 900hpa 以下为弱稳定,近地面层弱不稳定。这种层结配置的形成和发展到一定高度也是形成并维持大雾的重要条件。没有来自海面或湖面的暖湿气流的供应,仅仅有辐射降温,要形成强大的逆温层,以确保底层水汽能够大量积累是困难的,因此在 900hpa-950hpa 有明显的偏东气流对这种稳定层结的形成和加强很有必要。 5、近地面层层结的稳定性通过地面百叶箱温度和地下 5cm 处土壤温度的差值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这种稳定度的变化,对反映近地面温度和湿度湍流发展状况及热通量大小变化十分有效,而大雾的发生需要足够的湿度条件,所以近地面层水汽的向上湍流输送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需要近地面层处于弱不稳定层结以发生湍流,同时也不能过强而破坏大雾需要的稳定层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