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财政均衡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财政均衡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析.doc

上传人:w8888u 2021/2/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财政均衡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政均衡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析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我国的基础教育目前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投入三级结构失衡、投入中心过低、财政转移制度不完善等。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必须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完善相关投入体制制度,提高经费投入重心,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
  关键字:财政均衡;基础教育;教育经费;财政投入
  
  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手段,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不均衡现象越发突出,所以政府如何在国家教育目标下实施有效的教育财政政策,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并不是其发展的内在属性,导致这种不均衡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制度性的原因,从教育财政投入的视角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教育的发展,能培养大量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极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的繁荣昌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使国家在国家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在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说,国家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起教育经费主要投资者的义务。[1]一般而言,三级教育经费投入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比较准确的衡量出本国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对教育发展的“努力程度”,也可以较准确的反映出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始终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仅比许多发达国家的低,甚至也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低。多年来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3%之间,一直未能达到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提出的4%的目标。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我国既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也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对于我国在21世纪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落实,无疑形成了极大的阻碍。[2]由于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现实状况,有限的教育财政拨款被更多的拨向高等教育,使得基础教育的财政经费更加捉襟见肘,进一步阻碍了基础教育,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剧了基础教育不均衡状况。此外,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也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即使在进入新世纪第8个年头的1998年也只有72%。[3]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不足和三级教育结构的失调,使得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也凸显出我国各级政府在落实教育法规、政策等有关教育投资目标和要求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和相对较弱的财政能力决定了提高教育财政经费的艰巨性,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限教育经费在投入结构上的不均衡。首先表现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之间的不均衡。目前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过分关注,导致基础教育地位的相对弱化,经费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我国自1994年税费制度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就更多的承担起发展当地基础教育的责任,但相对薄弱的财政能力和相对较大的教育责任无疑给地方政府发展基础教育形成很大的阻碍。在基础教育经费总量中,只有30%左右由国家及省政府拨给,其余一部分由县级政府拨款,一部分只能通过募捐、集资、摊派、教育经费附加及基金等由企业、农民、和受教育者承担。相对而言,各级政府却承担了70%以上的高等教育经费,我国大学生人均国家拨款经费接近9000元,比小学生的530元,高出了近17倍。[4]其次是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公布的数据,%,但从区域的角度看,国家对东部省份的投入几乎是对中西部省份的2倍。%,几乎是陕西省(%)的4倍。[5]第三是区域内部,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财政投入的不均衡。地方政府在制定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时,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