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直观解释SNS背后的科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0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直观解释SNS背后的科学.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1/3/2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直观解释SNS背后的科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SNS背后的科学
2
前言 2
2
3
无尺度网络 (Scale-free network) 4
结论 5
Web和割裂的*** 7
7
结构 7
成因 8
*** 9
*** ± 的孤立 9
总结 10
11
定义 11
度量 11
13
总结 13
原文链接: 13


一次偶然机会,我了解到SNS在国外是一门科学。再读过一些相关书籍后, 我认识到,对于SNS的产品设计师绝对有必要了解SNS的一些基本知识——这 就如同为一个漂亮姑娘设计衣服,如果你连她的模样都不知道,如何能够为她 设计出合适的衣服呢?
本系列Blog专注于SNS的网络特性,旨在为SNS产品设计提供基本的理 论基础。我既不想成为科普读物那样堆积一些故事,也不想过于学术化数学公 式满篇飞,只想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耳熟能详的事实和高深莫测 的公式中提取出一些定律。这些定律,可以为我们的SNS产品设计、社会化营 销指出一个方向。我们没有必要闭门造车,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 远。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关于SNS形成的问题:我的朋友是从那里来的?大约 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叫mxwu的小孩出生在了中国某个二线城市的小院子里。他不 知道为什么上帝没有把他安排在美国、英国、法国、甚至是非洲某个不知名的 国家,而偏偏选中了中国;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上帝没有选择北京、上海、深圳 而又把地点选择到了这个二线城市。这种感觉就好像上帝在扔筛子:1美国,2 英国,3法国,4中国,哦4啊,mxwu,你出生在中国。更令人吃惊的是,还有 一大群同样的小孩一样被上帝发配到了这个小院子里。于是这帮小朋友就都成 了好朋友。
保罗•艾尔德(PaulErd6s)就是其中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他认为人与人 之间互相认识是随机的,用中国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缘分”。他把这个问题用 图论来解释,把人抽象成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抽象成边,那么一个集体中的 所有人就组成了一张图,而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就好像掷骰子一样完全是随机的。 艾尔德的观点表明了一种对社会化网络直观的解释: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认识, 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每个人都和其他人有相同的概率建立连接,于是组成的网 络也就被称之为随机网络。
随机网络的概念诞生与上世纪50年代,统治了社会网40多年的研究。那么 真实社会的网络是否是随机网络呢?

现在我们地球上有60亿人,两个人之间需要跨过多少个人才能认识?我想 你可以毫不犹豫的答出6个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
然而,如果按照我们地球上所有人按照随机网络模型进行数学仿真计算, 给出的答案将会远远大于6个。问题出在哪儿呢?(Duncan Watts)的小 世界(Small world)理论告诉了我们答案:在一个随机网络中,添加几个连接以 后可以大大降低节点之间的距离(图论中的距离定义为连接两点最短路径的边 数)。反应到人类社会网络中,就是有一类人特别擅长交往,他们认识很多人, 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六度分隔成为可能。
小世界一一只添加了3根线,一个随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却大为减 少
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社会网络中,正是有了20%擅长交往的人,携带了
80%的连接,所以产生了多出来的几个连接,才保证了六度分隔的成立,这也是
二八定律的一个应用。
无尺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
好,我们终于接近正题了。如果,六度分隔告诉我们,人与人建立链接不 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并且,每个人认识的人数分布必须符合二八定律。那 么,真实社会化网络的建立,又是一个什么过程呢?
艾伯特-(Barabdsi, Albert-Ldszl6)提出了他的看法。我
们知道,二八定律、长尾实际上是蓦律分布(PowerLaw)的一个口头表述。为 了构造出符合蓦律分布的网络,他给出了一个网络的构建过程,并把这种网络 称之为无尺度网络:
网络是动态增长的,不断有新的节点加入,而不是随机网络中那样所有节 点都已给出,仅仅是随机建立连接。
优先情结。新增的点并不是如随机网络中那样和其他点有相同的概率建立
建立连接,它会有更大的概率和已有很多连接的节点建立连接。
上图说明了了无尺度网络形成的过程。从最初的两个点开始,每次新增的
一个绿色节点有更高的概率和已经有很多连接的节点建立连接。优先情节在现 实中也是存在的,大多数的普通人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