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辛苦遭逢起一经”新解.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辛苦遭逢起一经”新解.doc

上传人:bai1968104 2021/3/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辛苦遭逢起一经”新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辛苦遭逢起一经”新解
摘 要: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首联注释有误,正确理解应是“一旦遭遇到元军入侵,生活就变得这般漂泊辛劳,在荒凉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已经度过四个年头了。”
关键词: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注释;新解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40-02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并一直入选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激励着众多学子的爱国情结。其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课本注释为:“指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的一种经书。”《中国历史》七年级教师用书的解释是:“指自己科举中第后便开始了艰辛生涯。”其它资料如《宋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遭逢, 遭遇。起一经 ,依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考试出来做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本想掌握一门本领为国出力,然而遭遇是很苦的。”郭锡良主编、王力校订的《古代汉语》解释为:“遭逢,遇合,得到君主信用。起一经,由于精通一经而中举做官。这句是说自己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君主赏识,开始了仕途。”
这些资料文字虽稍有差别,释义却大致相同,即认为“一经”是指一种经书,“辛苦”是始于科举中第。纵观文天祥不平凡的经历,我认为这样的解释使前后意义失于联系,未能正确反映抗元英雄的真实情感。
一、
“一经”是否指”一种经书”
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比较早,汉代的察举选官已经分有孝廉、秀才、贤良、方正等科目,并且也考试策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博士就是对经书有专门研究并且要传授学生的学者。儒术独尊以后,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齐备,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学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两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由于汉朝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至东汉时,又在“五经”之外把《论语》《孝经》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这样儒家经典便扩大到“七经”了。
在唐代官办学校的学****科目以及科举考试项目中,又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连同《诗》《书》《易》共“九经”。《论语》和《孝经》是要求所有读书人都要研读的,称之为“兼经”,这就是所谓“十一经”。这些经书刻石至今保存下来,即有名的“开成石经”。
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尔雅》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北宋哲宗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孟子》了。从此儒家经典便成了“十三经”,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再也没有变化。南宋以后,有人把“十三经”以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又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在一起,并撰写《四书集注》,朝廷确定为官学的教材,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后进入
“四书”时代。
据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介绍,正式科举制度起于隋唐,当时隋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宋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说明宋代科举既考经义也考论策、诗赋等等,内容相当广泛丰富;即使只考经义,它也应包括上述所列“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