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考点4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docx

格式:docx   大小:6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考点4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1/3/4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考点4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考点4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演变的必要性。
歹U举"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 和曲折性。
【考纲要求】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知识框架】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 背景:
2、 目的:
3、 内容:
3、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
1、 背景:
2、 目的:
3、 内容:
4、 评价: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须数 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应留在当地。所 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自然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 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 一一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而安心的进行经营,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 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 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 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一一《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决议汇编》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规定了什么经济政策?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主要“新”在什么地方?
你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包括政治和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时期形成)
1、 形成历史条件:
2、 形成过程:
3、 主要特征:
4、 评价:
积极:
消极:
【合作探究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 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 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 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 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 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会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 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移动,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请回答:依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此途径进 行?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四、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与调整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北曰.
改革
内容
失败
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