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公共管理5.pptx

格式:pptx   大小:155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管理5.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3/5 文件大小:1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管理5.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案例导入: 韩国公共企业民营化导致大罢工
韩国铁路电力工人罢工使交通受阻
第1页/共23页
在金大中政府上台初期,韩国有155个大大小小的“公共企业”。其中政府部门出资在50%以上的有13个。公共企业的主要领导人由政府主管机关任命并在财务计划等方面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推进公共企业(或称“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或称“私有化”)一向是韩国政府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韩国政府动用了包括卖股份、卖资产、卖产业等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对公共企业进行了处理。对于那些非上市的企业则采取拍卖的办法,能卖掉的全卖掉,不仅卖给了本国人,也卖给了外国人。到2002年初为止,上述13个主要公共企业中,已经有包括浦项制铁在内的6个处理完毕,有5个正在进行中,所余两个,一个是全国电力,一个是铁道厅,其民营化的措施受到该部门劳动组合的抵制,处在无法进行当中。
第2页/共23页
这些公共企业具有公益的性质,国家投入的资金较多。但有相当多的公共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拿铁路的经营来说,年复一年的亏损经营已经使企业的赤字象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今累计负债已高达1万5000亿韩元(相当12亿美元),成为韩国财政的一大负担。在金大中政府看来,对铁路部门实行民营化管理是改善铁路经营,提高铁路竞争能力,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唯一出路。在这一点上,韩国朝野双方的意见接近,且得到了舆论界的支持。
但是民营化的推进,却引来了韩国铁路、电力公共企业部门近万名员工的联合罢工,要求政府撤销民营化、缩短工时、提高工资并改善职工的福利。铁路和电力作为国家的骨干企业,直接涉及国民的切身利益。连续两天的罢工已经给韩国的经济造成相当损失。全国铁路列车70%停运,给忙于上下班的职工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平时每隔4分钟就运行一次的国铁,如今过了20多分钟也不来一列。下了班的人们为了早点回家,提前一个多小时赶到地铁,但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已经塞满了人的车厢门。地铁站里挤满了焦急的人群,想出去乘坐公共汽车的人也没有任何办法走脱;韩国货物运输量铁路大约占50%,近日汉城附近有1/3的铁路车站参加罢工,车站内的集装箱已经堆积如山,往日繁忙的景象荡然无存,一些重要的货物不得不改由海路运送。据统计,仅25日一天,铁路的收入就比平时减少了28亿多万韩元。
铁路和电力两劳动组合发起的这次罢工,主要是针对政府对铁路、电力等公共部门的企业采取民营化措施而来的,而韩国政府恰恰在这一点上不作让步,坚持要在年底之前完成所有大型公共企业的民营化。
第3页/共23页
导言
公共企业是公共部门管理的组成部分,其理由是:
第一,公共企业对于关乎政府活动范围的争论特别重要,并且公共企业民营化的争论与结果对整个公共部门蕴含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相对于其他公共部门而言,公共企业造就了特殊的管理问题,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对这种以赢利为目标的政府组织的控制与责任问题。
第4页/共23页
导言
在20世纪80年代,公共企业成为公共部门削减规模的首要目标 ,其理由是:
第一、政府活动应有合理的限度,角色应适当
第二、公共企业的责任和控制问题
第5页/共23页
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
里斯认为,公共企业存在的理由有以下四点:
1,“纠正”市场失灵;
2,改变经济中的支付结构;
3,推动中央集权的长期经济计划;
4,经济性质由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
第6页/共23页
国有企业的地位
在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的实际中,国有企业往往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主要实施主体承担了大量具体性的公共管理方面的任务和责任,尤其在自然垄断性行业或战略性行业,国有企业扮演着公共管理重要主体和公共服务主要供给者的角色。
第7页/共23页
公共企业的类型
1,公用事业 (供水、排水、电力、天然气供应、电信等)
2,陆上运输与邮政服务 (
3,竞争性环境中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石油公司等 )
4,管制机构 (强制性收购或强制性购买 )
第8页/共23页
造成国有企业弊端的原因
1,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由于经营目标的多重性,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已几乎成了一种通病,究其根源则主要源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及由此而决定的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
2,产权关系不明晰 第一,政企不分。 第二,多头管理。
3,经营责任难落实
产权不明晰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很难找到国有资产经营成果的负责人。因此,产权不明晰是与经营责任难落实紧密相联的。从政府系统来看,争当国有财产主人的单位和官员都不少,但能够对其经营成果承担经营责任者却很难找。
产权不明晰和经营责任难落实,集中反映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矛盾,并且由此派生出其他种种问题和弊端。这就使得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变革的要求。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