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愚人食盐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百喻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准确把握寓言寓意。
3、掌握寓言类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以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 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2、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三、文本研读: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生
小组展示:
1、 品读第二、三、六则寓言故事,概括每则寓言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
2、 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组内交流预录,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第二则:《渴见水》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
最佳寓意: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第三则:《入海取沉水》
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身处困境,更需冷静;
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
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
人生启示:人要有恒心、耐心, 不可急于求成。
第六则:《驼瓮俱失》
不可过于轻信他人;
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最佳寓意: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找关键句;
2、找陈述对象;
3、由果溯因
4、整体性原则
五、巩固提升
概括下列寓言的寓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
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概括材料的寓意。
六、布置作业:
概括《愚人食盐》《尝庵婆罗果》《诈言马死》三则寓言的寓意。
附:板书设计
《百喻经》六则
品愚人故事 悟智慧人生
1、找关键句;
2、找陈述对象;
3、由果溯因
4、整体性原则
篇二:小古文——愚人食盐
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