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圣——杜甫
诗史 & 诗圣
★
杜甫
一、“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称少陵野老,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_”。
杜甫草堂——少陵草堂
一、杜甫经历及思想
★杜甫人生经历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6)35岁前
“群书万卷常暗诵”——吴越、齐赵、梁宋三次漫游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744、745)——《望岳》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特别是《望岳》中“会当凌绝顶 创作:这一阶段,杜甫写下了《望岳》、《画鹰》、《房兵曹胡马》等名篇,预示了这位青年诗人将来在诗歌史上的前途和地位 ,一览众山小”两句,展示了杜甫阔大的胸襟,积极进取的精神。
☆《 望 岳》(约740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十年困居长安生活(746—755)
2. 长安十年(35岁—44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应制举落第(747)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进赋自荐(751、754)
授官兵曹参军(755)——《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唐朝政治形式的变化(安史之乱前夕)
A土地兼并加剧
B军事形式变化(边防驻军增多,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玄宗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亲佞远贤
D宦官专权日甚
★杜甫长安的生活处境
☆生活困顿、寄人篱下: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 身体困顿、病痛饥寒:
疟疾三秋孰可忍? 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zhī] ,肉黄皮皱命如线。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入仕困顿、朝政腐败: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指李林甫专权)。
微生沾忌刻,万事益辛酸。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己困顿而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多艰,百姓困顿: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___《兵车行》
朱门酒肉嗅,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