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兰州市皋兰县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共5题;共15分)
1. (3分) (2019八下·洛南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雄辩    告诫    强词夺理    挑拔离间    
B . 彷惶    喧哗    阳奉阴违    袖手旁观    
C . 阻碍    蛮横    相辅相成    招摇撞骗    
D . 捡讨    嘹望    出类拔萃    怒不可遏    
2. (3分) (2017七上·鄂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现在爱美的人越来越多,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不在少数。
B . 大家见他煞有介事地说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话,个个都在心里好笑。
C . 不用说,就看庄稼这咄咄逼人的长势,就知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D . 上课前,没有老师在的时候,这个班里总是人声鼎沸。
3. (3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视患者都要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 . 市税务局绘制了“税源分布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 .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D . 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4. (3分) (2019九上·宁波模拟)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       。       。       。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
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 . ③②⑤①④    
B . ③⑤①②④              
C . ②④③⑤①    
D . ②⑤①④③    
5. (3分) (2017八上·临沂期末)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昆明的雨》作者是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他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又饶有趣味。
B .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它是一部很有趣味的著作,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C . 《春望》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 .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 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共3题;共25分)
6. (9分) (2017八上·东台期中) 阅读文言文《鹳雀之家》,完成下列小题。
仇悆①为东州一邑宰,晨起视事,方受牒诉②,有鹳雀翔舞庭下,驱逐久之,方去。明日复来。仇心异之,遣一吏迹所止,而观其为何。既出城数里,见一大树,鹳雀径止其上。视其颠,则有巢焉,数子啁啾其中。其下方有数人,持锯斧绳索,将伐之者。吏遽止之,且引其人与俱见。仇问:“伐树何为?”曰:“为薪耳。”又问:“鬻之得几何?”曰:“可得五千。”仇即以己钱五千与之,且告之曰:“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其人遂去,因不伐树。
【注释】①仇悆【yù】:人名。②牒诉:公牒诉讼。
(1) 请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①方去________                 ②仇心异之________
③既出城数里________       ④鬻之得几何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
(3)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觉得仇悆是个怎样的人?
7. () (2018七下·温州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