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内容摘要:肖洛霍夫是一位真正的语言大师,她的语言极具乡土气息,粗犷诙谐,幽默生动,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美妙的比方。肖洛霍夫的艺术世界最鲜明地展现在史诗性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中。
关键词:顿河 真实 庞大
肖洛霍夫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作家,生于顿河军屯州维约申斯克镇克鲁日依林村,熟悉顿河哥萨克生活。哥萨克人的古老风俗和淳朴的生活,顿河的自然景色和民间创作给肖洛霍夫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顿河小说》开始文学生涯,也为后来其史诗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创作提供了写作动机。
肖洛霍夫于1923年9月发表了第一部作品《考验》。两年后出版了两本书:《顿河小说》和《浅蓝的原野》。1932年出版了一部反应农业集体化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时隔数十年后,在1959至1960年间完成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二部。1943至1944年,在《真理报》和《红星报》上连载她的长篇小说《她们为祖国而战》。1956年创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从1926年开始,肖洛霍夫构思、搜集素材,于1927年秋,完成了《静静的顿河》的第一部,直到1940年发表《静静的顿河》第八卷。整个长篇小说共分四部八卷,肖洛霍夫讲述了顿河流域哥萨克的小说,小说反应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我国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动荡年代哥萨克人在革命中走过的曲折旅程。《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民族对世界文学的一个贡献,它展现了20世纪人类和个性的命运。
2.《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有着庞大复杂的结构,但它大而严谨,杂而不乱。在厚厚的四卷本中,因为作者的精心安排,情节的发展腾挪跌宕,小说的演变曲折自然,头绪纷繁而线条分明,自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作者有时把读者带到古老的哥萨克村庄,有时又带到那惊心动魄的战场,又有时把读者带到那静谧的大草原,全部这些全部显得头绪分明。情节一直围绕着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亚两人的爱情这条中心线索向前发展,而作者描写的这些场面全部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使读者叹为观止。《静静的顿河》所描写的生活内容,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地域很宽广,事件极其复杂,人物十分众多,场面相当庞大。这么浩瀚的内容,作家却安排得井然有序,充足显示了作家卓越的史诗笔法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另外,作品还在情节根本中穿插了大量戏曲性的内容。总而言之,这部小说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结构上全部写得宏伟壮观,缜密严谨,令读者爱不释手。
肖洛霍夫选择哥萨克社会生活这一特殊的题材,更有利于揭示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严峻的生活真实,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是《静静的顿河》的一大特征,也是小说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之一。作家创作这部作品采取的是“直书其事”的史诗手法,所坚持的是“真实性和说服力”,她不是按既定的观念去写作,而是深入地对生活和人生进行探索。肖洛霍夫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特征是真实。她厌恶对现实做理想化的描写,而坚定遵照着严峻的生活真实。作品的第三部集中描写的顿河哥萨克叛乱,组成了史诗的情节高潮。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更是突出地表现出肖洛霍夫忠于生活、忠于历史的严峻态度。作家有几十万字的篇幅,及其详尽地描写了哥萨克暴乱的全过程,以冷峻客观的笔调,叙述了暴乱怎样由零星的小股活动发展成席卷整个顿河流域的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