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 雅逸.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 雅逸.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 雅逸.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苍润淡泊,松秀雅逸] 雅逸

  文徵明,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居士,江苏长洲人。明代著名的画家,和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杰”。出身仕宦,常和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的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正如王世贞所言:“吴中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寅伯虎,彼白以专技精诣哉,则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当文先生。人不能够五年,信夫,文先生盖兼之也”。其为人处世、诗文书画无不为人所仰慕。
  文氏在嘉靖中后期成为“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开创的“文派”影响了吴中地域的几代画家。吴宽称她“书画为现代宗匠,用笔设色,错综古人,闲逸清俊,纤细奇绝,一洗丹青谬习”。由此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生平和性情
  文徵明良好艺术修养的形成,首先应追溯到其家庭的影响,良好家庭环境也培养了她温雅的性情。性情的不一样,在某种程度而言对艺术特色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其父文林为成化壬辰进士,曾官南京大理寺丞及温州知府,是一位清廉的官员。张咏《吴中人物志》记载:“其先衡山人,世为武胃。大父从其兄兵中,署散骑舍人来浙江,因家长洲。父洪,乡荐授沫水教授,林举成化壬辰进士,除永嘉令,有族能。改知博平,召还朝,补南京太仆寺垂。”文林对文徵明寄予厚望。文氏八九岁时语言犹不分明,文林却毫不气馁道:“此儿她日必有所成,非乃兄所及也”。文林十分重视儿女的教育,为其请了最好的老师。其文师吴宽,画习沈周,书学李应祯,此三人皆一代名流。文徵明从师于她们,在诗文书画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优良的家庭教育,亦造就了文徵明温和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这也使她交往广泛。《新倩籍》说她“性专执,不一样于俗。不饰容仪,不近女妓,喜淡薄。铸类有小过,时见排抵。人有薄技,亦往往叹誉焉”。所以在她身边聚集了一大群文人。《明史・文徵明传》中有云:“吴中自吴宽、王鳌以文章领袖馆阁,一时名士沈周、祝允明辈和并驱驰,文风极盛。徵明及蔡羽、黄省曾、袁裹、皇甫冲弟兄稍后出。而徵明主风雅数十年,和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毅祥、彭年、周天球、钱毅之属,亦皆以词翰名于世”。不难看出,在吴宽、王赘后,文徵明开始主持吴中风雅,并“和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无间也”。
  生于官宦之家的她,最初的理想是求取功名,但“十试有司,每试辄斥”。从26岁起至53岁,竟然考十次,但全部未中,求仕之途能够说是很坎坷。五十四岁时由诸生被举荐为翰林待诏,编修国史。进入官场后看到宫廷纷争,官场险恶,遂萌生去意,故不满三年就借辞职还家,筑室称“玉磐山房”,于是便“杜门不复和世事,以翰墨白娱”。最终顿悟到了多年寻求的仕途之道并非其真正归宿。曾写《病起遣怀》诗以明志:“潦倒儒宫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淮南赋小山。病起秋风吹白发,雨中黄叶暗松关;不嫌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今后她抛弃一切杂念,书画成为她晚年最大的愉快和追求。从事书画创作三十余年,名声喧赫一时。四方求诗文书画者极众,堪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书画者纷至沓来,以致“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但文氏对于豪贵富商之请,则片褚不易得,尤其是王府中人,求其笔墨更是万难。对倚官仗势者尤为反感,作为挚友的何良俊深有体会,“衡山先生于辞受界限极严,人但见其有里巷小人持饼饵一薯来索画者,欣然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