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法治发展方向
中国法治发展方向
法治:意指一个治国策略或社会调控方法、依法办事的标准、良好的法律秩序、某种含有价值要求的社会生活方法。法治,应是以民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关键,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法和社会秩序状态。
中国所要建立的法治社会,绝不是某种在书本里设计出来的、理想化的、孤立封闭的“法律帝国”,而必定是一个经济繁荣可连续发展的法治社会,一个人人享受平等人权的法治社会,一个公民平等参加正义、友好文明的法治社会。
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应走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它的关键特点是:政府是法治运动的领导者和关键推进者,法治关键是在政府的目标指导下设计形成的,是关键借助和利用政府所掌握的本土政治资源完成的,是人为设计和建构的。
中国走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的关键原因:中国社见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危机。所谓外部压力,自然是指西方演变”。所谓内部危机,就是在西方压力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迟缓、体制僵化所造成的矛盾激化和爆发。因此,正是这种外部压力和挑战,促进中国政府决心推行当代化运动,走上一条以经济赶超为关键的国家当代化道路,同时也走上一条以政府为关键推进力量的法律变革道路。
政府推进型法制当代化的基础特点,就是要在一个较短时间里,人为地甚至是强制性地完成社会制度变迁的过程。不能等候法制当代化的多种原因和条件全部俱备了,不能等候法制的当代原因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地演变出来。而是要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里,把不俱备的条件尽可能发明出来,把应该改革的东西尽可能改革,把方方面面的工作立刻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出来。全部这一切,归根结底,全部是因为因为外部挑战的压力,因为时间的压力。中国因为实际存在着一个完成当代化的总体时刻表,时间紧迫,政府不可能坐等漫长的社会演进过程为它送上遥遥无期的未来收益,必需选择能够实现赶超目标的政府“变法”模式,在改革目标选择和道路选择方面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也是中国实施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改革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得出结论:中国走上了一条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中国本土政治资源是政府推进法治可资利用的最大资源。这个结论中包含着另一个基础内容就是:政府是推进法治的主体。民主需要时间,需要训练,需要一个生长过程。在民主实践中教育人民、训练人民,是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的一个主要步骤和必经历程。
中国法治的成功有赖于国家力量的推进,有赖于国家目标和人民利益的结合。在这场运动中,最少在运动早期,作为国家代表的各级党政机构起着领导作用、组织作用和宣传教育作用,是法治化进程中的主导方面;人民基础上是处于接收领导、接收组织、主动响应和拥护支持的角色。一个地域、一个部门的法治工作开展得成效怎样,关键取决于当地的各级党政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取决于党政组织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怎样,取决于方法到位怎样和方法是否适当。这是在中国基层工作的众多党政干部的共同感受,也是现实中国国情的详细表现。
法治过程中的渐进性,从时间角度看待渐进性概念,能够把渐进性了解为一个过程的延长,看重事物发展的自发演变趋势,甚至能够看成是需要等候时间。政府推进型法治过程的渐进性,则把渐进性过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