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优异传统文化调研汇报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汇报(精选多篇)
第一篇: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汇报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当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以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含有经典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和古寨风貌尤其是石头古建筑保留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址多,遭到破坏不大,含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停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一、高荡含有丰富的布依文化资源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2021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关键含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靠,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全部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衣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小说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和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小说》,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和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和虎斗智》等童话小说。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但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六月六、尝新节,俗称稻米节等。一年中,最盛大、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二、该村在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关键成绩:
1、 高荡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含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觉和认可,这必将愈加有力地推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升和开放,必将深入提升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 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含有巨大作用。
3、 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但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所以,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全部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经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用读书参与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儿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绝无仅有。
三、该村民族文化濒危情况: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部分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部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部分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部分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因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部分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