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莫高窟概况.docx

格式:docx   大小:6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莫高窟概况.docx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01 2021/3/7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莫高窟概况.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莫高窟概况
莫高窟又名 “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25 千米处鸣沙山的崖壁上。那个地方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
北长 1600 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 50 米。现存洞窟 492 个,壁画 45000 余平方米,彩塑 2415 身,飞天塑像 4000 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 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 “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 ( 公元 366 年 ) ,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 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 状假设千佛, 感悟到那个地方是佛地, 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通过历代的修建,至元代 ( 公元 1271— 1368 年) 差不多结束。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 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 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 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 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那么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 492 洞,其中魏窟 32 洞,隋窟 110 洞,唐窟
247 洞,五代窟 36 洞,宋窟 45 洞,元窟 8 洞。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
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
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 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 下部为夜叉或装
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要紧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
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 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 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
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要紧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 96 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壁画题材要紧有 5 种:〔 1〕佛像画,出现较多的单身佛像和菩萨像,如药师佛、卢舍那佛、观音、势至、地藏以及密教题材的菩萨像。 〔2〕经变画,有阿弥陀、弥勒、东方药师、观无量寿、法华、宝雨、维摩诘、劳度叉
斗圣、观音、文殊、普贤、报恩、华严、天清问、思益梵天清问、金光明、金刚、楞伽、密严、报父母恩重、降魔经变等 20 余种。隋和唐前期经变种类较少,场面宏大,构图严谨,内容精练,每一壁一铺,后期种类增多,内容丰富,构图充
塞,一壁二至三铺,甚至经变画下还增加屏风画,以补充经变的内容。 〔3〕佛教史迹画和瑞像画,唐后期出现,为传自西域于阗以及天竺、尼婆罗、犍陀罗等地
的佛教传说, 如于阗舍利佛毗沙门天王决海、 尼婆罗阿耆波尔水火池、 中天竺波罗奈国鹿野苑中瑞像,犍陀罗分身瑞像等数十种题材。 〔4〕佛经故事画,隋代逐渐消逝,至晚唐复又出现,有善事太子入海等。个别洞窟绘《贤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