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境由心生 形随意动境随心转,心随意动.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境由心生 形随意动境随心转,心随意动.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3/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境由心生 形随意动境随心转,心随意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境由心生 形随意动境随心转,心随意动

  摘 要:在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长河中,海派散文是一个绚丽的创作群体。她们的创作以个性的凸显为其追求,重视自己内心感觉的流露,用新奇灵巧的文字率性地表示着对生命的真实感悟,致使她们的散文创作在文本建构方面展现出和当初主流话语极大的不一样,展现出了散文创作趋于本真而整体的审美建构,值得关注。
  关键词:海派散文 审美 生命
  别林斯基说过:“文体——这是才能本身,思想本身。文体是思想的浮雕性、可感性,在文体里表现着整个的人;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①显然,一个作家的文体和作家的个性思想密不可分的。散文是最没有形式的形式,是最没有技巧的技巧,任何固定的文体模式的束缚全部有可能使它走向枯萎和衰退,散文的文体则更是作家独特个性意识的外在显现,正如梁遇春在介绍英国小品文作家作品时曾说过:“理想的文体是种由思想内心生出来的,结果和思想成一整个,互为表里,像灵魂同躯壳一样地不能离开——这种对于文体的学说……也就是Baffon所谓‘the style is the man’的意思。lamb 文章之因此那么引人入胜,也在于她思想和文体有不可分的关系……最要紧的是不忘丢了自己的性格。”②海派散文作为生成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一个绚丽的创作群体,她们的创作者全部以个性的凸现为其追求,海派散文的文体样式和风格自是各不相同,风华各具。她们那看似信笔而书、无拘无束的絮谈,其实全部是雕心刻骨的苦心文章,含有一定的美学理想和技巧。然而因为海派小品散文家们生活在同一文化时空,因此她们又经常在作品中表示出一些共同的意趣,在详细的审美构想及创作上表现着部分共同的审美趋向。
  一、意味:真实生命的惑魅
  散文能够说是中国古典散文的一大传统,当代散文绝大部分也是以真实为基础而构筑起来的,而海派散文的真实却是以真实的生命为依靠的。苏珊?朗格曾在评鉴真正的艺术时说:“假如要使某种发明出来的符号激发大家的美感,就必需使自己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展现出来,必需使自己成为一个和生命的基础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③纵观海派散文小品,我们发觉“真实”更是其生命艺术形式的关键和支撑,她们于散文中谱写出的珍视一般生命的情怀无法不让人为之侧目。
  海派散文家们生活在上海这一开放繁荣的城市,她们素来崇尚个体的真实,追求人性的自由,而又常力争从平淡中求新求奇,以抚慰自己及众人浮躁的心绪。散文作为一个最能抒发心曲的自由文体便直接为她们所用,而成为她们展示自己生命意识的一个形式和载体。在创作中她们把对生命的真实、自由和新奇意义的追寻转化为对散文真实意味的审美把握上,从而使散文这一文本成为生命情感的真实外化。
  很多海派作家的作品多是从自我看世界,把自己的感受作为表示对象,和世界对话,和读者交流。于是海派散文家在小品散文中通常多写和自己相关的身世经历,如苏青说自己做媳妇的经验,张爱玲谈自己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和自己的天才梦,钱歌川诉说自己做导师的无奈,等等,全部是本着个体生命的体验在谈、在写。因为海派小品散文中有一大部分写的是这个世界真实存在着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个地方,表现在文体样式上即是真实的传记、游记、大事记、风俗记,如张爱玲的《我看苏青》、钱歌川的《北平夜话》、苏青的《谈宁波人的吃》、张若谷的《一二?八战争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