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96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435638 2021/3/7 文件大小:9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拙劣(zhuō)     诞生(dàn)     携手并进(xié)    
B . 祈祷(qí)       萦绕(yǐng)    愚蠢至极(yú)    
C . 凋零(diāo)     绚丽(xuàn)    狂风骤雨(zhòu)    
D . 襁褓(qiǎng)    浩劫(jié)     误入歧途(qí)    
2. (2分)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抵抗日军侵略的战斗中,他不幸被俘,并被残忍地杀戮了。
B . 说话若毫无顾忌,情谊再深,也会使人心生芥蒂。
C .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D . 疲倦是一种淡淡的腐蚀剂,当它无色无嗅地积聚着,潜移默化地浸泡着我们的神经,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
3. (2分) (2017八上·岳池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B .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 . 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D .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4. (2分) (2019·沾化模拟) 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该句无语病)
B .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该句是单句)
C . 近年来,有不少当代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其中有不少出自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推拿》、《红高粱》。(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高粱
D . 愚公移山,天衣无缝,曹刿论战,精神抖擞(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7分)
5. (6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临溪而渔/执策而临之曰    
B . 至于负者歌于途/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 . 遂书以名其亭焉/名之者谁    
D . 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    
(2)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乱     
B . 乐     
C . 杂然     
D . 而     
(3) 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
林壑尤美(________)山行六七里(________)
晦明变化者(________)伛偻提携(________)
(4) 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 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B . 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
C . 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