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家长进课堂数学之美.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长进课堂数学之美.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长进课堂数学之美.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长进课堂数学之美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忽略,即使有阅读,那也是把主要的公式、定律画一画、读一读,蜻蜓点水式地阅读。甚至有的数学课从头到尾全部没有用到数学书,老师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完以后,就让学生翻开数学书做上面的练习,数学书只起着习题本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单一、学习方法单一,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的局面。下面我从阅读专题图、阅读例题、阅读关键句和习题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数学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
  一、读懂专题图
  专题图是小学数学书本中的一大特色,基础上每个单元全部有一副专题图,每个例题全部配有专题图。这些专题图全部于生活,是对熟悉的生活情境的重现,无形中拓宽了学生对新知的心理接收空间,加强了学生和新知的融合度。
  
  专题图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和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是紧密契合的。假如没有去认真读图,是体会不到专题图的丰富内涵的。
  比如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一课《数一数》时,先出示教科书2~3页的情景图,提问学生:画的是什么地方?请用数字和同桌说一说图上看到的。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她们关注的肯定不是蕴含着的一一对应的数字,而是生动的画面,所以老师强调用“数字”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读懂数和物的一一对应关系。接着请学生根据数的次序说一说,并配合学生的回复,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专题图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无序地数数到有序地观察,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体会到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建立在读图的基础上。
  
  在课堂导入中,假如能充足利用学生对专题图的亲切感,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往往能形成很好的以“自我需要”为动机的学习活动。
  比如,教科书第五册P28《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全部得0》的内容可利用学生爱听小说的心理引入:请翻开书“看”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小说,并要用2道算式说一说这个小说。然后请学生围绕后一道算式“0÷3=”展开探究。在读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就是要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懂例题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几乎是学生取得解题思绪的唯一路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不到发展,所以会读例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取得发展的第一步。
  “读”了解
  假如学生阅读例题时根据她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缺乏思索那是不行的。数学书本需要精读,读懂题目标意思,了解编者的真正意图。
  比如教科书第8册P33乘法交换率的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因为题目篇幅稍长,干扰的数字也多,很多学生根本没有理清思绪就立即解题,结果错误百出。这时可指导学生结合专题图再读一读题目,读完第一句后先想想再读第二句,在边读题边整理思绪的过程中,学生最终了解了题目标意思。有时候学生并不是没有正确解题的能力,而是缺乏读到真正题意的耐心,所以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是很主要的。
  “读”比较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思维特点不一样,对数学的感受就存在差异。在“读”中比较就是要和书本比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