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由于生物化学越来越多地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当今生物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生物化学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核酸结构与功能、酶),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DNA的生物合成、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相关的专题知识(细胞信息转导,血液的生物化学,肝的生物化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糖蛋白、蛋白聚糖与细胞外基质,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等)。
 
二、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本“生物化学”教材中的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学习及掌握。其中,考试内容中“掌握”占70%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占30%左右。
“掌握”部分要求理解透彻,包括有关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等内容细节,并能运用其理论及概念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熟悉”部分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部分要求能对其中的概念有一定认识,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绪论
熟悉“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熟悉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讲授安排。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及其在生命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掌握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及其应用。
(一)氨基酸:掌握组成蛋白质的二十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文名字及英文三字缩写符号。熟悉二十种基本氨基酸的分类。熟悉部分氨基酸(Asp、Glu、Arg、Lys、His、Pro、Cys、Ser)的侧链功能基团(R基团)。掌握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两性解离及等电点、紫外吸收、茚三酮反应等)。
(二)肽:掌握多肽链、肽及多肽的定义。掌握主链和侧链、肽链两端的概念及肽链书写方法。熟悉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肽(GSH、多肽类激素、神经肽)。
(三)蛋白质的分类:熟悉蛋白质三种常用分类方法(按分子组成成分分类、按分子形状分类、按其主要功能分类)。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掌握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种类。
(一)一级结构: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维系键、重要性。了解胰岛素分子的一级结构。
(二)二级结构:掌握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概念、维系键、主要形式。熟悉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要点。掌握肽平面及肽单元的概念。熟悉模序的概念及其常见形式(锌指、
HLH、RGD等)。熟悉一级结构对二级结构的决定作用(影响α-螺旋及β-折叠形成的主要因素)。了解分子伴侣的概念及其对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三)三级结构:掌握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概念、维系键。掌握结构域的概念。
(四)四级结构:掌握亚基的概念。掌握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概念、维系键。了解Hb分子的四级结构概况。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熟悉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基础的实例(Rnase变性与复性)。熟悉一级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关系。了解分子病。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Hb和Mb分子的空间结构要点。熟悉Hb空间结构的改变对其结合氧的功能的影响(氧百分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协同效应及变构效应)。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一)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掌握蛋白质两性电离及等电点的概念,熟悉碱性蛋白质及酸性蛋白质的含义。掌握蛋白质分子的亲水胶体性质及其稳定因素。掌握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变性因素及变性原理。掌握蛋白质沉淀的概念及常用沉淀方法。熟悉变性蛋白质复性的概念。熟悉蛋白质变性、沉淀和凝固之间的联系。
(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了解用丙酮沉淀、盐析、电泳、透析、层析、分子筛过滤、超速离心等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掌握盐析、分段盐析、电泳、透析的概念。
(三)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了解氨基酸序列的常用分析方法(Sanger水解逐段分析法、未端分析、倒推法)。
(四)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了解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测定的常用方法(X-线晶体衍射法、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计算法预测等)。
 
第二章核酸结构与功能
掌握核酸的概念、分类及重要生物学功能。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酸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