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础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1
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总学时:7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 48学时;
实验课学时数 22学时;
实践课学时数 0天。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在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给予生命科学无可限量的活力和发展前景,而生物化学所研究的正是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过去的半个世纪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生物化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而且在医学、工农业生产、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权威人士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因此,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研究与教育,早已把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自八十年代初普遍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构成、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缩小与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生化实验方法与技术,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本着既考虑生物化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顾及体现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工作实际的原则,本大纲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至第四章为静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生物大分子;第五至第十章为动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糖类、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基本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第十一章重点介绍信息代谢。鉴于DNA重组和基因克隆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日益成为重要的常规实验手段。为了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这个主题,其它内容如糖类、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化学,原则上由有机化学课讲授;光合作用的光反应、C4途径、光呼吸等内容由植物生理学课讲授,本课程仅在有关章节作简要的概述。希望教师加强与有关课程的联系,明确分工,尽量避免疏漏或不必要的重复,大纲中每一章的末尾提出本章的讲授重点,要求教师务必仔细推敲,重点讲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重点突出、概念明确、条理清晰。同时要注意各章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对于这些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大纲中凡带
“*”号的章节可根据情况摘要讲解,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后留一些习题和思考题。理论课和实验课应当尽可能利用植物代谢的例子和植物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植物生物化学选修课,以体现农学类专业的特色。此外,要注意适时反映当代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并适当介绍生化理论和技术在工业、农业、轻工食品、医药卫生、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3、总体要求: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材的需要,并考虑国内外有关专业的教学情况,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整个课程体系的需要,本课程总时数为70: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22学时。大纲中每一章的讲授学时仅供制定教学进度时参考。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适时增加实验课时数,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是介于于生物学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