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桐城派 湘乡派.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桐城派 湘乡派.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3/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桐城派 湘乡派.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桐城派 湘乡派

  摘 要:曾国藩对桐城派假以援手,使其得以中兴,受曾国藩的威名的影响,形成了“湘乡派”。因为“湘乡派”对桐城古文的改善,造成文风和早期桐城派风格有所不一样,后世产生了湘乡派是否为桐城一派的争论,本文认为湘乡派是继承桐城派的基础上创新的,并非自创一派。
  关键词:湘乡派;桐城派;渊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4-0012-01
  伴随姚鼐及其弟子的相继逝世,桐城派古文的弊端也日益突出,面临岌岌可危、后继无人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曾国藩对桐城派假以援手,终使桐城派避免了树倒猢狲散的危局,并取得了中兴。曾国藩的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幕客,后世也称为“湘乡派”,那么桐城派是否等于“湘乡派”,湘乡派是继承了桐城派的传统,还是篡改了桐城派?
  最早提出曾国藩自创门派的是吴敏树。她在《和筱岑论文派书》中提出:“果以姚氏为宗,桐城为派,则侍郎之心,殊未必定”。言外之意是说,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以姚氏为宗,桐城为派,叙述桐城文派和世变相因的关系,并非出自曾国藩的真心实意,不过是一番表面文章,它只是曾国藩想借桐城派之名而别有所图的一个权术罢了。而胡适在1922年发表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把“桐城=湘乡派”合二为一,相提并论。现在存在着两种截然不一样的看法,不过笔者认为湘乡派和桐城派是一脉相承的。
  一、曾国藩认可自己是继承了桐城派的传统,并没有自创门派
  她言“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当然关键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但并不能说纯是弥天大谎。曾国藩早年确实有过尊崇方姚的时期,她在《圣哲画像记》中,将姚鼐列为她所景仰的三十二人之一。曾氏文集中,从精处、粗处、阳刚阴柔论文,作文讲求器识,强调情理,主张学文宜从摹仿入手,讲求讽诵之共,在这些地方,全部能够看出桐城古文理论的影响。
  二、湘乡派和桐城派在古文理论的关键框架方面存在显著的延续
  她继承了姚氏对中国学术的三分法,即义理、辞章和考据。姚氏曾自命为能融合三者而一的文士。曾国藩认为“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此四者缺一不可”,在姚鼐之上增加了“经济”之说。姚鼐生当乾嘉之世,这是清朝封建统治秩序还比较稳定的时期,所以她还没有感到有突出封建的经济之学的必须,因此只以“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论学论文。曾国藩把一向封建理学家包含在义理之学之内的经济之学,独立出来,突出起来。至于相同的地方,不仅曾国藩提出的“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有其三是直接承继了姚鼐之言,而且还在于她们在论学论文因时识变的态度方面,也有一脉相承之处。姚鼐所处的乾嘉之世,是考据之学极盛的时代,姚鼎因时识变,把考证加进来,使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济。曾国藩是看到了而且是深为赏识的。于是她取法姚鼎这个态度,也像姚鼐一样,从更加好地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因时识变地在姚鼐的“义理、考据、文章”中,增加了“经济”。
  曾国藩评论文章,继承了姚鼐阴阳刚柔的理论标准。姚鼎倡以阳刚阴柔之说论文,她说:“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己。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曾国藩论文也有本于此。她在《日志》中明白地说:“吾尝取姚姬传先生之说,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大抵阳刚者气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