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班数学活动铺路教案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班数学活动铺路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3/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班数学活动铺路教案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班数学活动铺路教案反思

  关键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愿意参加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铺路教案吧。
  教学目标
  1、愿意参加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引导幼儿主动和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 引题 回想小说,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经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相关小说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此次活动的专题。利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发幼儿铺路的爱好。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 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 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 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 小结:原来石头是多种多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经过自己的观察,深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依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步骤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她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但说出了石头有多种多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全部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假如在教学中老师能立即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复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愈加表现了多个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 听口令捡石头
  2 听拍手声捡石头
  3 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步骤中老师给了幼儿多个的刺激,经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一样的方法来让幼儿捡对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依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深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步骤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 要求幼儿在要求的时间里捡不一样的石头
  2 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足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不过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一样的石头,关键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因为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所以幼儿捡的数量全部不一样,这么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一样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不过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造成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但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 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 老师把幼儿的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