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的根源美的本质
摘要:美是实践中自由发明的形象表现,对于美的判定和看法,各民族全部有差异。日本美作为日本民族对美的见解的一个综合和集约,既含有每个时代的差异性,又带有共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对日本美的经典代表龙安寺石庭的实地考察和大量资料的查阅,结合日本文化其它经典代表,研究探讨日本美的根源。
关键词:日本美 根源 审美 抑制 暗示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件标识码:A
日本庭园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载体,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含有有形的物质组成要素,如石、水、植栽、建筑等,又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晶,其关键是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日本民族的精神产品。日本庭园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虽受到了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多种文化的影响,但展现出的艺术风貌、精神内涵仍是日本式的。这是日本独特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民族特质所致。日本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室生犀星指出:“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的园林。”就是说日本庭园作为日本文化的载体,含有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它是日本民族实践发明的产物,是日本美、日本民族审美的外化,其中蕴涵着日本民族特有的美感、对美的判定标准和民族的风格、气质、特征。
龙安寺石庭成立于室町时代末期,是日本庭园的精华;是日本文化的代表,龙安寺石庭里蕴涵着真正的日本美。谈到日本美,通常认为其特点在于简素、枯淡、幽玄等。本文选择了日本庭园的经典——龙安寺石庭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从这一有形的实体中透露出的日本人的美学思想——日本式的美的根源。
对于龙安寺石庭中的美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了解日本的庭园文化,而且还能为探究日本民族审美心理、日本民族精神特征和日本民族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野。这对于中日两国各方面的交流和预计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向全部是有益的。
一 龙安寺石庭
日本的室町时代是日本文化史上的黄金期,以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京全部北山营造北山殿为中心展开的北山文化和以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东山营造东山山庄为象征的东山文化为代表,日本的庭园、绘画、建筑、花道、茶道、能、连歌等各个文化艺术领域全方面开花结果,奠定了以后日本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源流,甚至能够说室町时代的各文化表现就是日本文化的“代言”和标志。
在日本京全部的龙安寺石庭就诞生于这个主要的时代,确切年份虽还未见定论,但能够推断大致成立于室町时代的末期。无愧于这个时代,龙安寺石庭不但是日本经典的枯山水庭园,而且被誉为日本第一名园,蜚声海外。
龙安寺石庭属平庭式枯山水庭园,石庭整体呈一横宽的平面矩形,东、西、南三边筑有低矮的夯土墙,面积不足三百平方米。平坦的庭园内铺满白砂,白砂上描绘着砂纹,五群、大小十五块一般石头配置其间,石周围有少许苔藓类植物,另外无一草一花一木。整个石庭展现出的是一个静寂、简单、朴素和随意。
这个看似单纯的坐观式庭园,被后人附会上了很多意义和解释,且成为日本庭园的代表,原因就在于该石庭符合并充足表现出了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审美判定等是详细的、历史的,是伴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改变的。它含有个性的一面,但因为受一定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气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要求和制约也有着共性的一面,它兼具个性和共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共性存在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