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西周礼仪制度.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周礼仪制度.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1/3/9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周礼仪制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周礼仪制度
古代有很多礼仪制度流传了下来,西周也不例外,下面 为大家
整理了西周礼仪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礼,是“周人为政之精髓” ,“文武周公所以治天下之精义***”
。在“以礼治国”思想的指导下,西周王朝对夏商礼制加以损益,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被孔子赞为“郁郁乎文哉” [2] ,是我国奴隶社会礼制史上的鼎盛时期。 西周灭亡后,其礼仪制度的主体和精神被儒家学者所继承,并随着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学说的广泛传播而备受重视,影响极为深远。 西周之所以能在礼制建设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圣贤的制礼作乐之功外,完善、有效的礼仪教育制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西周实现“以礼治国”目标的重要条件。关于此问题的研究, 迄今除一些教育史著作中略有提及外, 学术界尚无专文论及。笔者不揣浅陋,撰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西周礼仪的发端
在西周时期, “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 礼 ’ 是抽象的,是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及社会共识构成的,既作为人际交往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 又作为社会的一种观念和意识,约束着人们的言谈举止。而 ‘ 仪’ 则是 ‘ 礼
’ 的具体、有形的表现形式,严格遵循和依据 ‘ 礼
’ 的规定及内容,形成了一套系统且完整的程序和形式” ,“礼
1
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 。
周人的礼仪教育,早在灭商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史记 ?周本纪》载:古公亶父在豳 (今陕西旬邑县西 )“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 。尝到甜头的熏育又来进攻, “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 ‘ 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 ?民欲以我故战,***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 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此举实际上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礼让教育” ,其结果是“豳人举国扶老携弱, 尽复归古公于岐下。 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亶父“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
别居之”。而且古公亶父还“作五官有司” ,以处理政务,教化百姓。“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文王继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
士,士以此多归之” 。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等人即在此
时投奔周。由于文王公正廉明,连诸侯们也“皆来决平” ,即请文王
评理。如“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
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 ‘ 吾所争,
周人所耻,何往为 ?只取辱耳。 ’ 遂还,俱让而去。 ”《史记正
义》引《括地志》云: “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
‘ 西伯仁人,盍往质焉。 ’ 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
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
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君相谓曰: ‘ 我等小人,不可履君
2
子之庭。 ’ 乃相让所争地以为闲原。 ”文王礼仪教育的效果由
此可见一斑。
武王即位,“祭于毕”,“观兵至于盟津”,又先后举行了泰誓与牧
誓,这些既是盟誓礼典,同时也是对民众的礼仪教育。而灭商之后的
大规模献俘礼和分封诸侯,更是声势浩大的礼仪演示会。当时,周人
按照名位、官阶品级制定了一整套礼仪等级制度, 相应配套有一系列
的礼节规范和仪礼容态,统称为礼数。正如《左传 ?庄公十八年》所
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
二、西周礼仪的形式
(一)家庭教育
周人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认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礼记 ?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家庭教育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 教育的主体是父
母、祖父母及兄长、家庭教师等。对于这类教育活动, 《礼记 ?内则》有详细记载,书中说: “子生,男子设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