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    非孟德尔遗传
第一节    非孟德尔遗传现象
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照孟德尔定律传递,正交和反交的结果是一致的(伴性遗传现象除外),称为孟德尔式遗传。研究发现,有很多性状的遗传方式不服从孟德尔定律,称为非孟德尔式遗传。
□母体效应——又称为母体影响,是一种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造成遗传方式的改变。
1
□剂量补偿效应——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的两条染色体有一条失活,以保持雌雄个体基因产物的剂量平衡。染色体的失活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传递方式的改变。
□基因组印迹——基因表达时发生可遗传的变化,造成基因产物的改变,最终导致表型的改变,这种变异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
□核外遗传——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等)也含有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也不按孟德尔式遗传。
2
第二节        母体效应
一、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椎实螺雌雄同体(精子和卵细胞都带有相同的核基因),一般进行异体授精,单独饲养时可进行自体授精。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有右旋和左旋之分,拿一个螺壳的开口对准自己,开口在你右边的就是右旋,开口在你左边的就是左旋。
□外壳的旋转方向由一对基因控制,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子代外壳的旋转方向由其母亲的基因型决定,而与父亲及它自己的基因型无关。
3
图6-1 椎实螺的外壳
4
图6-2 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5
□   杂交试验的结果
正交组右旋(D/D)♀×左旋(d/d)♂
F1 (D/ d) 全为右旋
F2 (D/D D/ d d/d) 全为右旋
F3 (D/D D/ d)右旋;d/d 左旋
F2 代中的d/d ,其表型与自身的基因型不一致,是由于母亲基因型的效应(影响)延迟至F3才出现3:1的分离比。
6
反交组左旋(d/d)♀×右旋(D/D)♂
F1 (D/ d) 全为左旋
F2 (D/D D/ d d/d) 全为右旋
F3 (D/D D/ d)右旋;d/d 左旋
F1代中的D/d ,表型与自身的基因型不一致,不因为有D而表现右旋,而是受到其母亲的基因型的影响而表现为左旋。F2延迟至F3才出现3:1的分离比。
7
□椎实螺杂交试验结果的解释
母体效应的概念——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为什么延迟至F3才出现3:1的分离比?
椎实螺的受精卵进行螺旋式卵裂,成体外壳的旋向取决于最初两次卵裂中纺锤体的方向,倾向右侧45°则为右旋,倾向左侧45°则为左旋。而纺锤体的方向取决于卵细胞质的特性,即取决于母体染色体上的基因,子代的基因型不能对之作改变,要等到子代产生卵细胞,才能决定下一代的表型,所以延迟了一代。
8
图6-3 椎实螺的卵裂方式
9
母体的基因型如何影响下一代?
卵细胞由其周围的滋养细胞提供营养,滋养细胞(杂合体基因型为D/d),其基因产物可进入卵细胞,未受精卵及胚胎的外壳旋转方向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母体基因型 D/D ,其卵细胞有D基因产物,后代为右旋;母体基因型D/ d,其卵细胞有D和d基因产物,由于D对d为显性,后代亦为右旋;母体基因型d/d,其卵细胞有d基因产物,后代为左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