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古典诗歌对仗10种浅探.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歌对仗10种浅探.doc

上传人:和合 2021/3/10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歌对仗10种浅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诗歌对仗10种浅探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对仗”是“对仗奏事”的简称,本是一种唐代百官公开奏事的方式。仗,指皇帝上朝时宫殿上的仪仗队及其所持的仪仗,那都是两两相对的。唐代中央政府机构(如中书、门下等省)的主管者和三品以上(包含三品)大官报告公事,御史等言官弹劾百官,都对着仪仗公开上奏,这就是“对仗”。它是相对于屏去仪仗队和百官的“密奏”而言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中的“开元五年”内所记,《唐会要》卷二十五中“百官奏事”条中,都有相当明确的说明。因为仪仗队和仪仗是两两相对的,所以“对仗”被借用来说明诗文中对偶的字词句了。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一般可分为: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仗现在称对偶,不过古代诗赋中的对仗要严格得多。不但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相同,意义相似、相反或相关,还要讲究平仄(即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对仗的种类很多。明代著名曲家宁王朱权所着的《太和正音谱》中有“对式名目”一则,其中有云: “合璧对:两句对者是。连璧对:四句对者是。鼎足对:三句对者是。联珠对:多句对者是。隔句对:长短句对者是。鸾凤和鸣对:首尾相对,如《叨叨令》所对者是。”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对偶:
1工对。
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再如:“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又如“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房》)
2宽对。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宽对),再如: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宽对)。再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3邻对:
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模拟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4自对:
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杜甫《登岳阳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其中“吴”与“楚”、“东”与“南”、“干”与“坤”、“日”与“夜”分别构成同类对,同时两句又构成对仗。
再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5借对:
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借义假对,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